工業4.0的概念,是德國管理大師赫曼西蒙(Hermann Simon)繼提出「隱形冠軍」之後,於2014年時再度倡導的產業思維,他認為透過物聯網、以及大數據等網路技術,不僅可創造人類史上第4次的工業革命(案編:前3次分別為蒸氣、電力與自動化),更可重新定義未來製造業的方向,並進入全面智慧化、效率化的終極生產目標。
換言之,推動自動化、建立機器人大軍其實只是一個手段與過程,目的是為了實現工業4.0。
上述的論述,讓慶龍想到先前一段獨家專訪如興(4414)董事長陳仕修的經驗。
成立於1977年的如興製衣(4414),主要業務為牛仔褲的生產與製造,下游客戶包括LEVI’S、H&M、GAP、UNIQLO、Columbia、Lee、Macy’s等歐美日的品牌服飾大廠,全球員工數高達6,200人。
當時慶龍對2015年公司決定要推動自動感到好奇(目前已完成生產流程80%自動化),畢竟以生產據點的柬埔寨為例,當地員工的月薪僅在150美金,實在不需要添購昂貴的機器設備來推動自動化。
然而陳仕修的回答是:自動化的好處除了增加效率與品質之外,員工招募門檻也降低許多,「過去許多零件的縫合,還需要有相對經驗與技術的員工,但現在只要會拿、會放,原則上就不會有太大錯誤,」此外,推動自動化,才能累積大數據的資訊,為工業4.0作準備。(未完、待續)
【延伸閱讀】
2017-03-23 |
|
2017-03-21 |
|
2017-03-20 |
|
2017-03-17 |
|
2017-03-16 |
|
2017-02-09 |
|
2017-02-0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