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慶龍在觀察一檔股票,若覺察到在沒有任何市場的利多訊息下,竟出現「股價」與「融資」同步大漲的變化時,第一直覺的反應,就是:有內部人因掌握公司營運的利多訊息,因此積極進場買股票,並透過融資槓桿的效果,企圖想要創造短線上最大的利潤。
一般而言,融資會被視為散戶的指標,但某些時候,融資的背後,卻隱藏內部人甚至大股東的身影。
這幾年,台股這類型股票的籌碼變化,華碩(2357)子公司祥碩(5269)便是其一,公司一位副總級的內部人,因提早掌握公司獲利即將大增一倍的財務訊息,進而在股票市場中獲利超過千萬元以上。
一般而言,外部投資人可以透過融資餘額增減,與股價走勢的關係變化,合理推估一檔股票在上漲的過程中,是否有內部人進場卡位?
以祥碩為例,追蹤這一段股價從30元飆漲到200元以上的過程,最明顯的就是融資餘額,非但沒有因股價上漲而消退,反而股價越漲,融資餘額累積的越多,一路從700多張,攀升到2,500張,再攀升到最高峰時的7,000張。
在正常情況,由於融資餘額可視為「散戶指標」,因此融資餘額的攀高,比較常出現在一檔股票,股價不斷走跌的過程,主要原因是來自於一般散戶「不願停損」與「向下攤平」的操作習慣。
反之,如果一檔股價在上漲過程中,融資餘額卻不減反增,甚至還擴大增幅,由於這已完全違背一般散戶的操作習性,因此可以合理推論,這融資增加的背後,其實是出於一群有掌握到明確訊息的人士身上,至於誰會有明確的訊息?答案當然就是:內部人。
【延伸閱讀】:
2016-09-26 |
|
2016-07-15 |
|
2016-06-17 |
|
2016-05-30 |
|
2016-05-19 |
|
2016-05-10 |
|
2016-01-28 |
|
2015-12-11 |
|
2015-10-26 |
|
2015-10-05 |
|
2015-09-10 |
|
2015-04-02 |
|
2015-02-25 |
|
2015-02-06 |
|
2014-12-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