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1950年代開始發展,台灣紡織業經歷長達半個世紀變革,從早期的蓬勃發展,到1980年之後,因為人工成本上升以及新台幣大幅升值的雙重衝擊,國內廠商紛紛將營運重心轉往海外,殘酷的全球化競爭,更使台灣紡織業每年產值不斷萎縮,一度被人譏諷為「夕陽產業」。

 

 2016-6-30 下午 04-40-42  

 

 

 

然而,再經過漫長的陣痛期之後,台灣紡織業的經營型態,逐漸從原本的勞力密集轉變成知識密集,不但發展出上中下游垂直整合的競爭優勢,更積極投入機能性紡織品研發,驅使台灣紡織廠技術不斷突破,甚至達到量產規模經濟。

 

 

 

有技術研發根基又有規模經濟的製造優勢,自然吸引國際品牌服飾大廠爭相與台灣廠商合作,而台灣廠商利用與國際知名品牌緊密合作的經驗,也讓台灣紡織廠商走出過去傳統低毛利的代工宿命,並且帶動整個產業升級,打造出高附加價值的產業型態。

 

 

 

台灣紡織業逐漸進入高附加價值的產業型態,最明顯的變化,就是從業人員近5年的平均工時雖然一路下降,但平均工資卻能一路上揚,以2010年到2014年為例,平均工時從2010年時的197小時,下滑到2012年的194小時,與2014年的192小時,平均工資卻從2010年的35,360元,逆勢上升到2014年時的37,743元。

 

 

然而,台灣紡織業現有榮景,其實是經歷一連串提升與精進的過程,近幾年積極跨入到「車用紡織」領域的宜進(1457)為例,該產品佔營收的比重,也從2014年時的11%,提升到2015年的14%,2016年預估將可順利突破15%以上

 

 

至於「車用紡織」的定義,若以一般轎車為例,應用的領域包括地毯及襯墊材料、裝飾織物、輪胎簾布、安全帶、安全氣囊、以及其他過濾材料等,而整個產業的成長來源,主要則是來自於於「汽車輕量化」的產品趨勢所致。

 

 

「汽車科技是一個很大的潛在市場,台灣廠商能夠跨足到這些領域應用的優勢,就是過去30多年來,在傳統紡織業中長期累積出來的工藝基礎,與完整的產業供應鏈關係。」台元紡織研發中心經理應丞武在接受慶龍獨家專訪時明確表示,他說:「汽車輕量化與注重高回收率的環保趨勢,讓台灣的紡織業廠商有了切入到汽車工業領域的機會,因為從材料應用、到組件設計,到車體構造,都有高科技紡織品可以著墨的地方」。

 

 2016-6-30 下午 04-39-48  

 

 

@我要訂購《投資家日報》

 

 

 

 

【延伸閱讀】

2015-10-14

從生死存亡到笑傲全球,紡織業與自行車產業的打群架策略!

2014-09-17

量價心法:底部鎖碼是主力,以儒鴻(1476)寶雅(5904)為例

2012-06-19

聚陽(1477)憑什麼打入ZARA供應鏈?憑什麼狂發10個月年終獎金

2012-06-05

Lativ、ZARA、UNIOLO通吃,2012年聚陽(1477)持續成長_專訪董事長周理平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ckylong 的頭像
    luckylong

    孫慶龍的投資部落格

    luckyl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