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影響國際最重大的金融事件,首推歐洲央行ECB宣布總金額高達1.3兆美元的QE政策,因為它不但掀起各國的貨幣戰爭,若進一步搭配2009年以來,美國聯準會、日本央行與歐洲央行已付諸執行的QE,這一波全球資金的熱潮,預估要到2016年Q3,才會到達最高峰,屆時,單是這三個國家與區域所新增的貨幣供給,合計就高達12兆美元以上。
換言之,套用華爾街「不要跟聯準會(央行)作對」的投資箴言,目前全球資金氾濫下,所推升的資產上漲走勢,至少在2016年年底以前,泡沫要破滅崩盤的危機都不高。
除此之外,觀察今年以來,亞洲主要貨幣的升貶值狀況,似乎也可看出來這波國際熱錢,對那些國家情有獨鍾?對那些國家懷抱戒心?其中,從新台幣今年以來已升值0.68%,僅次於日幣的1.57%來看,似乎也印證歐洲這次執行QE,將會有高達97億美元的資金流向台股的預估,確有其事,而國際熱錢大量湧入台股的結果,台股豈有不上萬點的理由。
當然外資對台股的情有獨鍾,絕非空穴來風,而是建立在扎實的基本面分析上,相較於匯豐所公布的1月份中國大陸PMI指數,連續兩個月都低於代表景氣衰退的50以下,中華經濟研究院2/2所公布的台灣1月份PMI指數,不僅分數回升到53.5,更連續2個月呈現擴張,此外,追蹤6大產業,除了化學生技醫療出現了緊縮的衰退之外,其餘的食品紡織、交通工具、基礎原料、電子光學與電力機械等5大產業,目前都處於欣欣向榮的局面。
換言之,從製造業的角度來看,台灣目前的經濟現況,確實具備了外資想要一路加碼的條件。
本文From《投資家日報:白金版》2015/2/3
【延伸閱讀】
2015-03-19 |
|
2015-03-10 |
|
2015-02-24 |
|
2015-02-04 |
|
2015-01-19 |
|
2014-12-31 |
|
2015-01-09 |
|
2015-01-08 |
|
2014-11-06 |
|
2013-08-24 |
|
2014-10-22 |
|
2014-1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