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太陽能產業目前的慘況,基本上可以說是已經到了「路人皆知」的情況,然而,慶龍真正關心的重點是:2013年~2014年有機會起死回生嗎?供需失衡的狀況會改善嗎?關於這個問題的答案,慶龍認為:太陽能產業離谷底雖然僅差一步之遙,但真正要落底,未來必須要有更慘烈的殺戮。
根據太陽能研調機構Solarbuzz的報告指出,隨著市場供需失衡的狀況,已經經歷長達18個月之久的時間調整,目前全球太陽能電池模組的「供給」大於「需求」已縮小到8%,因此有機會在下半年看到「供需平衡」的狀況。
老實說,慶龍對於上述供給與需求的預估,實在不敢苟同,因為Solarbuzz僅是從最下游模組製造商的供需關係角度來推論,而模組製造商習慣會在每年的第四季依照歷史經驗推估潛在需求,因此會造成短暫季節性的需求波動。
然而分析產業的供需,不該僅是看單一季節的需求與供給波動,而是要以全年度來評量,若以此標準,根據新日光(3576)董事長林坤禧的預估,全球目前的供給與需求,將落在40GW~50GW與25~30GW,換言之,供給仍大於需求15GW~20GW。
這是一個矛盾的現象,因為全球太陽能電池市場的供需失衡已經長達18個月之久,照理說,供給與需求不應該還維持這麼大的缺口,這中間到底出現了什麼問題?關鍵還是在中國大陸業者毫無止盡的擴充。
據了解,去年至今,即使全球的太陽能市場出現崩盤式的下跌,但中國大陸的廠商仍然沒有停止大幅擴充產能,以近日出現財務危機,位居全球大三大的江西賽維為例,2011年年底的多矽晶產能為1.7萬噸,但到了2012年年中,產能已經持續增加到2.5萬噸,完全無視於供給已大於需求的產業現實。
走筆至此,似乎可以得到一個合理的結論,太陽能產業最糟的狀況還沒結束,目前台灣的廠商充其量只能力拼「去庫存」、「拚現金」、「撐下去」,這所謂的生存三部曲。對於台灣廠商而言,目前唯一的曙光,看來只剩下歐盟針對中國大陸太陽能Wafer、電池片及模組展開反傾銷政策。
【延伸閱讀】
2012-03-28 |
|
2011-11-22 |
|
2011-10-24 |
|
2011-10-21 |
|
2011-09-23 |
|
2011-09-22 |
|
2011-09-15 |
|
2011-08-23 |
|
2011-08-03 |
|
2011-07-12 |
|
2011-05-30 |
|
2010-07-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