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兩大國際利空訊息:大陸禽流感與南北韓軍事緊張關係,雖然本質上屬於非經濟的系統風險,但短線上仍會造成台股的動盪,因此為了因應未來可能的變化與不確定,4/9外資不僅在現貨市場中賣超54.55億元台幣,更罕見地在期貨市場中,一口氣布局了17,269口空單,若以一口空單相當於155萬現貨市值來看,相當於賣出268.97億的現貨股票,換言之,現貨加期貨合計單日賣超的金額便高達323.52億元。
除此之外,一天之內,外資大增17,269口的期貨空單,這個數字也創下期交所自2007年開始公布外資交易資訊以來,單日最大量的紀錄。
平心而論,看到外資如此「積極避險」,不免讓人擔憂亞洲區域性的系統風險,是否已經快速升起?進而影響到國際熱錢開始大量撤出亞洲市場?
回答上述這個問題前,先來看過去幾次外資在期貨市場大舉佈空單後,與台股後續的相關走勢圖。
整體而言,扣掉這一次的統計數據,過去前十大外資在期貨市場布局完空單之後,9次中有6次(下圖藍框)台股後續出現下跌走勢,然而也有3次(下圖紅框)呈現上漲格局。
呈現下跌走勢的,分別有2010/1/7、1/21、2012/3/26、3/29、4/17與6/22等6次,而逆勢出現上漲的格局的,分別為2008/12/1、2009/5/5與2009/9/10等3次。
從數據來看,外資單日大舉布局期貨的空單,並不代表未來行情一定走壞,充其量只是顯示當時確實有「避險」的心態,既然只是「避險」,當然也有可能出現「風險並沒有來」的情況。
看完了歷史的統計資料之後,重新再回頭看4/8外資一口氣大增17,269口的期貨空單,表面上確實讓人對台股後市感到一些憂心,但筆者認為,憂慮固然要有,但只要秉持進退得宜的操作策略,依然可以從容地面對未來的行情變化。
所謂「進退得宜」的操作策略,就是賣出(減碼)高基期的股票,並將資金轉往低基期的股票,或保留現金在手。而高基期的定義,可以從今年公司獲利的狀況,與目前股價所處的位置(本益比)來判斷。
【延伸閱讀】:
2013-07-08 |
|
2011-06-25 |
|
2012-03-07 |
【延伸閱讀】:
2013-02-12 |
|
2013-02-05 |
|
2012-12-29 |
|
2012-11-17 |
|
2012-10-29 |
|
2012-10-26 |
|
2012-10-23 |
|
2012-10-22 |
|
2012-10-17 |
|
2012-09-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