積極進行產業升級的東洋(4105),同時也是國內少數幾家可以維持每年穩定獲利的製藥業者,民果96年~100年期間分別繳出稅後EPS2.34、2.82、2.57、2.46、2.61、3.03元的獲利成績。除此之外,從今年開始,東洋(4105)的營運也將進入到高速的成長階段,而根據《投資家研究團隊》的推估,2012年的EPS將可以成長到4元以上,創下2001年上市以來最佳的獲利記錄。
「不要去做一堆人搶著做的學名藥(專利已經到期),而是提升自己在專利藥和利基型藥上的研發競爭力,才能在一片紅海市場中,殺出一條藍海之路。」曾天賜副董事長在與慶龍的訪談過程中,用一段話清楚點出東洋(4105)能夠成為現階段台股製藥類股王的關鍵。
他解釋,一般專利已到到期的“學名藥”,因為「你做、我做、大家都能做」,所以最後的結果就是殺價競爭,然而“專利藥”與“利基型藥”由於技術門檻較高,因此只要能夠成功上市,都能為藥廠帶來非常可觀的獲利貢獻。
以蛋白質藥為例,由於蛋白質藥的組成分子大約在100萬-250萬種,因此複製難度非常高,只要能夠成功研發上市,可以說是完全任何被競爭對手複製的風險,自然就可以維持高毛利的獲利表現。
然而由於東洋(4105)的資源有限,因此在考量本身的條件下,東洋做出個重要的決定:聚焦產品的項目,提高研發的能量:
一方面汰弱留強手中的藥證,從原先的100多張,調整到60張,另一方面只聚焦在“癌症用藥”、“心血管疾病用藥”與“抗感染用藥”等三大領域上。
這一次聚焦產品的決定,也讓東洋(4105)大幅提高在研發上的能量,不僅與歐洲藥廠共同合作開發出抗癌藥物“紫杉醇”,更破天荒地為成台灣第一家取得歐洲學名藥證的廠商,讓東洋不僅順利打入歐洲市場,更透過專利授權,獲得一大筆的授權金貢獻。
以“紫杉醇”為例,該藥在全球市場2010年規模約為23.29億歐元(約新台幣978億元),東洋在順利取得第一張歐洲學名藥證並授權給德國藥廠生產與銷售之後,單是“紫杉醇”一項產品,便可為東洋(4105)在2011年帶來EPS2.23元的獲利貢獻,未來預估在陸續取得其他歐盟等國的藥證之後,2015年時紫杉醇的獲利貢獻,樂觀預估將可以達EPS13.58元。
【延伸閱讀】
2011-06-27 |
|||
2011-06-08 |
|||
2011-06-07 |
|||
2011-05-19 |
|||
2010-09-30 |
|||
2010-09-29 |
|||
2010-09-06 |
|||
2010-08-06 |
|||
2010-01-21 |
|||
2010-01-20 |
|||
2009-12-30 |
|||
2009-12-30 |
|||
2009-08-2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