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有「歐元之父」同時也是1999年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的孟岱爾教授(Robert Mundell),2007年接受國內媒體邀約來台演講,而當時演講的主題與內容:為亞洲及台灣經濟發展把脈,日後也成為馬政府上台之後,國家政策的方針之一。
整體而言,面對中國與全球新興市場的快速崛起,台灣除了要運用與中國同文同種的優勢,加速經貿的往來提升國家的競爭力之外,投入大量的資源發展“資通訊”以外的「利基型」產業,則是大國環伺下,台灣下一個經濟方向的出路。
2008年政黨輪替以來,政府最明顯的產業政策就屬「六大新興產業發展」的策略,根據行政院的規畫,預計在2009年至2012年期間,投入2000億元的經費,扶植包括「醫療照顧」、「生物科技」、「精緻農業」、「觀光旅遊」、「文化創意」與「綠色能源」等六大新興產業。
政府主導政策的方向,往往也是影響經濟結構改變的力量;台灣自1980年代,政府策略性地投入大量的資源發展資訊、半導體、通訊與面板產業,成功地在全球高科技產業中取得關鍵的地位,而股市是經濟的櫥窗,經濟結構的改變,也正是過去十年電子股之所以能主導台股方向的重要原因。
展望未來,台灣六大新興產業背後所代表的受惠股,則是未來一股不容忽視的新勢力,最近一年以來不管是生技股的“驚驚漲”,或者是觀光股的“活蹦亂跳”,從某一層面來看,都是反應所屬的產業目前正在進行升級與轉變的過程。
回歸到股票投資的Timing,由於六大新興產業目前仍屬於啟蒙階段,因此相關個股不管是營收獲利或是股價表現,都容易呈現上下起伏震盪的狀況,因此從操作的策略上,「不追高」與「拉回再買」將會是一個有效控制投資風險的方式。
【延伸閱讀】
2011-05-19 |
|
2010-09-30 |
|
2010-09-29 |
|
2010-09-06 |
|
2009-12-30 |
|
2009-12-30 |
|
2009-09-11 |
|
2009-09-03 |
|
2009-08-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