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末日博士魯比尼會信誓旦旦表示歐美二次衰退已成定局;金融巨鱷索羅斯又為什麼語出驚人的認為,美國經濟二次衰退已經不是風險,而是現實,美國經濟研究所(Economic Cycle Research Institute, ECRI )的研究更指出,美國經濟確實即將陷入二次衰退,麻煩的是,沒有任何政策能夠阻止這個衰退。
歐洲經濟情勢則比美國更加嚴峻,研究機構Markit Economic在10月初所公布的歐元區綜合指數,由8月份的50.7,下滑到9月份的49.2,這是金融海嘯過歐元區綜合指數首度跌破50,由於該指數是利用新訂單來預測未來經濟,因此低於50也顯示歐元區經濟恐將持續下滑,這對於經濟成長已近乎停滯的歐元區而言,無疑是已經一腳踩在二次衰退的懸崖邊緣上。
歐美經濟數據的疲軟,讓二次衰退的預期心理愈來愈高,根據CNN在10月初針對經濟學家的調查,未來6個月美國經濟步入衰退的機率已經上升到33%,信評機構穆迪(Moody’s)也認為,美國未來12個月內恐將再陷衰退。
「希臘100%一定會倒債」台灣知名經濟學家馬凱直言。歐盟現在關注希臘債務問題的重點,已經不是該怎麼樣才能幫助希臘不會違約,而是希臘要怎麼倒債,才能避免歐洲銀行出現2008年雷曼兄弟破產引發美國銀行連環爆,進而拖垮全球經濟的流動性風險。
一個小小的希臘,怎麼會變成孕育歐債風暴的溫床,甚至成為引爆經濟二次衰退的關鍵角色?政大金融系教授殷乃平認為,重點就在執政者政治利益掛帥這種不可取的心態。
「短視的政府永遠得不到教訓」殷乃平說,1900年代初期,許多國家不知節制拼命印鈔票來增加政府財政,結果導致惡性通貨膨脹,進而演變為1929~1933年的經濟大蕭條後,世界各國終於明白國家財政不能只靠印鈔票解決,中央銀行的獨立性才因此被確立。
現在,更多民主國家的執政者害怕因為增加稅賦而喪失政權,所以寧願選擇舉債支出的方式來討好選民,造成愈來愈多國家債台高築,最後自然就會像希臘一樣,把國家搞到瀕臨破產,甚至形成另一次經濟危機的地步。
【延伸閱讀】
2011-11-23 |
|
2011-11-17 |
|
2011-11-15 |
|
2011-11-07 |
|
2011-11-03 |
|
2011-10-25 |
|
2011-10-19 |
|
2011-10-18 |
|
2011-10-13 |
|
2011-10-11 |
|
2011-10-08 |
|
2011-09-20 |
|
2011-08-05 |
|
2011-06-30 |
|
2011-06-14 |
|
2010-05-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