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序進入到上市櫃公司要依法發布去年與今年Q1財報的密集時間,為了讓所有訂戶,都能確切掌握到財報分析的精隨,因此今天日報的重點,將放在「損益表」的教學上,期望能用最短的時間,讓即使對財報分析不熟悉的訂戶,都可以輕鬆上手。

 

 

2017-8-2 下午 02-18-48

 

 

損益表的主要核心,其實就是從「營收」到「EPS」的過程,而決定營收的高低,關鍵就在「產品的單價」與「產品的數量」,換言之,近期許多例如鐵鋼、DRAM、原物料等報價的走揚,都能對相關公司的營收,產生提升的效果,此外,「營收」減去「成本」便可得「毛利」,而「毛利」除以「營收」,就能計算出「毛利率」。

 

 

 

影響毛利率的兩大因素,一是「固定成本」,二是「變動成本」,以航空公司為例,飛機就是固定成本,燃料就是變動成本,兩者的差異,就是前者即使在飛機不飛的情況下,依舊要認列成本(折舊),但後者則無需認列,換言之,對於許多固定成本非常高的公司而言,例如飯店、面板、晶圓代工等,產能利用率的高低,將決定毛利率的高低;至於其他降低成本的方式,還包括取得低價的原料、縮短學習曲線(提升良率)等。

 

 

2017-8-2 下午 02-19-01

 

 

 

有了「毛利」之後,再扣除管理、行銷、研發等「費用」,便可算出代表本業獲利的「營業利益」,對於許多軟體、遊戲公司、或經營品牌的公司而言,「毛利率」乍看很高,但真正能代表本業獲利能力,其實就是在加計廣告等費用之後的「營業淨利率」。

 

 

 

此外,轉投資收益(損失)、處分土地資產、匯兌收益(損失)、企業稅等,與本業無直接相關的收入與支出,則會認列在「業外的收入與支出」與「所得稅」上,並且得出一家公司的「稅後淨利」,最後,再除以「發行股數」之後,便可計算出「每股稅後淨利EPS」。

 

 

 

有了上述的概念,再來檢視IC設計股聯發科(2454)的損益表,相信應該就能明白為何股價會一路從2014年最高時的545元,跌到目前僅剩下220元的價位?波段的跌幅,最高甚至超過60%

 

 

 

2017-8-2 下午 02-19-13

 

 

 

整體而言,比較2014年與2016年兩個年度的財報,雖然聯發科的營收從2130億元,成長29%來到2755億元,但成本卻從1091億大增62%來到1773億,這種不成比率的增加幅度,也導致毛利率從48.75%,跌落到35.64%。

 

 

 

此外,在「業外收入」與「發行股數」沒有太多變化下,EPS卻從30.04元,腰斬到15.16元,關鍵原因,其實是出在「費用」上,從566億跳升到751億,一方面直接反應在「營業利益率」從22.17%,崩跌到8.38%的內容,另一方面由於增加最多的部分,落在「推銷費用」,從2014年時的73億,上揚到124億,因此不僅可以顯見聯發科(2454)為了維持品牌經營,確實費盡心思與資源,更成為壓垮獲利的最後一根稻草。

 

 

2017-8-2 下午 02-19-28

 

 

 

不過,股價與財報上的危機,往往就是投資賺錢的契機,畢竟聯發科已具備全球第三大IC設計的龍頭地位,近幾年雖然因為中國大陸市場競爭激烈,導致獲利下滑,但也已經反應在股價的下跌上,而近期在出現短中長期均線糾結之後,已吻合日報第7頁【大數據決策】中關於「危機入市」的選股條件。

 

 

本文From《投資家日報》2017年3/28

 

【日報預覽圖】

2017-8-2 下午 02-19-51

 

2017-8-2 下午 02-20-09

 

 

@我要訂購《投資家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ckylong 的頭像
    luckylong

    孫慶龍的投資部落格

    luckyl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