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因應市場的丕變,以及未來中國本土廠商崛起的競爭壓力,群創光電自2007年開始,便在公司內部著手推動「大陸產業升級,台灣重新出發」的計畫,而群創智働化技術團便在此一計畫下於同年7月成立,而成立的宗旨有二,一是加速中國既有產線的自動化推動,二是促成面板產業得以鮭魚返鄉,推動台灣產業向上的力量。
此外,為了建立長期核心的競爭力,群創智働化團隊的成員皆是來自於集團內部單位的支援,而團隊的負責人更是由擁有豐沛廠務經驗的王敏政總處長擔任,「王廠長調去做自動化是最好的職務安排,由於管過工廠的經驗,非常清楚工廠每一段的生產流程,因此才能設計出最符合實際需求的自動化設備」群創董事長段行建表示。
再者,群創智働化團隊在命名上,也別有用心,利用智慧的「智」,取代自動的「自」,彰顯建立起智慧化平台才是推動技術製程創新的原動力,而以「働」取代「動」,則是傳達人才是自動化的最後依歸,「自動化應以人為本,活用設備,才能完美詮釋人類智慧,因此群創「智働化」有別於其他企業「自動化」,將產線模組製程串聯在一起,以最少的資本支出,努力打造出與日韓in-line自動化設備的最大產值效益」王敏政補充表示。
對此,身為群創光電自働化供應鏈的日商ESPON ROBOT董事長Toshio Kimura也深表認同,「台灣的自動化與日本的自動化,在本質上是不太一樣,日本強調的是無人化生產,而台灣則是創造模組化的變化,就製造成本與時間壓力來看,台灣確實有它的競爭優勢」他分析說。
「他們是汽車,我們是腳踏車」段行建略帶玩笑地形容台灣與日本廠商推動自動化的差異性,不過他進一步解釋,日本的強項是在精密機器與機構的改造,而台灣的專長則是電機光電的處理,日本選擇以機構去克服自動化的過程,而台灣廠商則是採用軟體來達到相同的目的,「方法不一樣,但成果是一樣的」Toshio Kimura說。
換言之,群創在推動設備自動化的過程,由於加入了人的元素,提高了自動化生產線的彈性,因此在成本上降低不少,「我們有一條生產線在上海,如果採用日本完全無人的自動化,大概需要花費1億元新台幣,但透過群創智働化團隊所規劃的自動化,一條產線同樣節省了1百多人的人力,但成本只有千萬元而已」王敏政自豪地表示。
群創(3481)智働化團隊從2007年成立至今,目前不僅已具備從最初工廠評估到導入設備,皆可獨立設計、研發、與組裝製造的能力,自動化開發的模式也從原本的局部,延伸到整機,實現從無到有的技術布局,過去幾年,具體的成效包括:
(一)直接降低人力成本,除了2009年~2012年期間合計已縮減19,991直接人力之外,預估2013年與2014年還可再分別降低1萬名與2萬名人力。
(二)首創業者「觸控一條龍one stop shoppong服務」,每月不但可提升20%的觸控產能,產品cycle time從49天下降到26天,而生產流程的作業公里數則從原本4,000km大幅降低到200km,大幅提高下游客戶的滿意度。
由於自動化的整合設備,皆是由技術團隊自行開發設計,因此在提高生產效能的同時,還會群創(3481)每年省下數百億元的資本支出。
【延伸閱讀】
2015-12-24 |
|
2015-02-11 |
|
2014-09-05 |
|
2011-04-13 |
|
2010-08-19 |
|
2010-07-27 |
|
2010-07-13 |
|
2010-07-06 |
|
2010-06-29 |
|
2010-06-28 |
|
2010-03-05 |
|
2010-02-24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