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體而言,由於銘異(3060)的主要產品皆環繞在「硬碟」,因此全球硬碟產業的成長趨勢,就會攸關公司未來業績的展望。近幾年,雖然雲端運算的概念,掀起全球伺服器的商機,提高對硬碟的需求,但由於PC市場出現明顯的衰退,因此根據研究機構Gartner的預估,2012年到2017年整體硬碟的出貨量,年複合成長率僅為1.5%。
此外,根據不同的下游產品應用,又可區分:
(一)可攜式:
主要是應用在多媒體播放器、車用導航、數位相機、超輕薄NB與遊戲機等產品,年複合成長率為1.8%。
(二)電腦及消費級:
主要是應用3.5吋PC電腦的硬碟機,年複合成長率為負6.8%。
(三)關鍵業務:
主要是應用在外接式硬碟,與中型伺服器等產品上,由於消費市場對於雲端儲存的需求大幅上升,因此年複合成長率可達到31%。
(四)關鍵任務:
主要是應用在高效能與高轉速的硬碟機產品上,年複合成長率為負4.2%。
由於全球的硬碟產業進入到年複合成長率只剩下1.5%的成熟階段,因此也直接帶動品牌廠商市佔率,呈現出「大者恆大」的趨勢發展,WD市佔率從2011年的31%,提升到2013年的45%,Seagate的市佔率也從2011年的32%,勁揚到2013年40%,換言之,前兩大的品牌廠商就席捲了全球85%的市佔率。
然而,雖然現階段的WD與Seagate,幾乎享有「寡占」的競爭優勢,毛利率也可平均落在28%之間,但由於整體產業進入到成長趨緩的成熟階段,因此反應在資本市場上,不僅未享有過高的本益比,甚至還低於美國主要股市平均18倍以上的本益比,若以2014年11/12的收盤價計算,位居產業龍頭的WD,目前追蹤本益比僅為15.17倍,而排名第2的Seagate,本益比則落在13.78倍。
看到全球No.1與No.2的WDC與Seagate,目前在股票市場的本益比僅為13~15倍之後,身為供應鏈的銘異(3060),雖然毛利率僅有19%,不如上述兩家的28%,但卻享有高達40倍以上的本益比,一方面凸顯現階段銘異股價的不合理性,另一方面,在整體產業成長趨緩下,似乎也看不到大成長的契機。
【延伸閱讀】
2014-12-12 |
|
2014-12-11 |
|
2014-12-18 |
|
2014-10-08 |
|
2014-10-0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