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加快尋找到下一個讓《投資家日報:白金版》訂戶大賺155%的邦特(4107),慶龍一方面在近期安排了許多拜訪上市櫃CEO的行程,另一方面則是透過「成長股DNA」的選股邏輯,搭配電腦程式運算的輔助,期望能從最根本的源頭,找到領先市場的資訊來源。
成長股DNA中,有個很重要的關鍵,就是公司大擴產的前提,必須建立在賺錢的基礎上,進一步說,就是「投資未來的錢不能超過賺錢來的錢」,最好的比率是能控制在80%以內,換言之,每賺進100元,投資未來的錢必須少於80元,如此才能符合股東的利益。
以上述的標準來檢視南電(8046),過去8年合計賺進了578億元,但用於資本支出的擴充僅為329億元,56.98%的比率,符合慶龍想要的評估標準。
再者,南電(8046)在2010年那一筆68.89億元的資本支出,規模之大不僅相當於股本62.43%的110.35%,更提供了2013年以後,營運成長的最大來源,雖然近幾年,全球PC產業的衰退,讓南電(8046)大擴產的效應,引來「供過於求」的殺價競爭,也引爆股價的重挫,但另一方面,卻讓慶龍開始有了「浴火後的鳳凰,或許能飛得更高更遠」的期待。
關於上述「遇見大成長」的選股邏輯,可延伸閱讀慶龍的著作《源源不絕賺好股》一書中,第136頁:遇見大成長的分析內容。
整體而言,一家公司的營運要有大成長,必須要有大擴產的準備,然而大擴產的準備,必須得建立在「對」的產業,而慶龍認為「對」的產業,反應在財報數據上,就是投資未來的錢,必須小於賺進來錢的70%,而大擴產的定義,就是當年度的資本支出,超過60%的股本規模。(我要買書:博客來)
除此之外,由於從「大擴產」到開始「貢獻營收」,一般而言,大約需要2年的時間,因此合理推估,一家公司的營運或股價,想要在2014年有大幅成長的表現,就時間點來推估,公司至少要在2011年以前,曾做出大擴產的準備,如此才有機會反應在後續的營運成績上。
【延伸閱讀】:
2014-08-07 |
|
2014-08-01 |
|
2014-07-31 |
|
2014-06-10 |
|
2014-05-20 |
|
2014-05-17 |
|
2014-05-15 |
|
2014-05-07 |
|
2014-04-22 |
|
2014-04-16 |
|
2014-04-14 |
|
2014-04-11 |
|
2014-04-1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