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的籌碼分析,指得就是分析「大股東」、「法人」與「散戶」的持股增減變化,前者的對象包含公司的董監事、高階主管與大股東等,這些人由於職務的關係,因此是市場中最能掌握公司過去、現在與未來營運概況的一群人,而反應在持股增減的變化上,通常也具有「春江水暖鴨先知」的效應。
此外,法人的部分,包括外資、投信與自營商三者,基於專業投資機構應該有所謂的專業水準,因此對於某檔股票的持股增減,照理來說,也該具有參考價值,不過,基於某些理由,例如假外資、或經理人短期績效的比較壓力,或客戶資金贖回需,或與評價公司有某種利益關係(例如承銷),因此在實務經驗中,法人機構的持股變化,未必能完全反應一家公司未來營運的真實面貌。
不過整體而言,外資的持股變化,一般可視為對長期趨勢的看法,而投信的持股變化有時確實可反應長期的趨勢,但有時又像是有錢的大散戶追高殺低,因此若從持股變化來追蹤某家公司未來營運的展望,品質與結果通常都較不穩定,此外,自營商的角色,由於偏向短線操作,參考的價值又更低。
最後,就是散戶的部分,通常以融資與融券餘額動向,做為檢視的標準,由於散戶在資訊的取得居於劣勢,股票操作的習性又喜歡向下攤平,因此,常常是被用來檢視一檔股票籌碼是否凌亂的依據,所謂的凌亂,講得就是籌碼被法人丟出後,眾多散戶前仆後繼承接。
換言之,如果將股票市場看作是一個「食物鏈」,最弱勢族群的就屬一般散戶,反之,位階最高的大股東即使面對外資,依然可以展現具有修理外資的能力。
近期,大股東修理外資最明顯的例子,就屬宏達電(2498)。
在宏達電發布2013年第3季每股虧損3.58元,創上市以來首度季虧損的紀錄之後,外資發表的報告幾乎一面倒看空,瑞銀認為Q4營收恐較Q3衰減3成,巴黎證評估宏達電已無法突破目前營運困境,因此目標價砍到剩71元。
然而,就在外資一片看空的10月,慶龍在追蹤宏達電大股東的持股變化,明顯發現大股東已經結束2013年6月以來的賣超(從持股60.89%降到51.9%),反而開始回補股票,並將持股比重從最低的51.9%提高到53.19%,雖然增加的幅度不大,但對於已經處於風雨飄搖、內外夾擊的宏達電而言,外資極力看空的背後,似乎也蘊藏即將被大股東修理的結果,果不其然,10月底大股東刻意放出來的連續利多訊息,從高層組織大改造、到設計與製造分家的營運策略,甚至連中國移動入股的傳聞,不僅讓宏達電的股價出現破底翻,甚至大漲到161元的價格。
【延伸閱讀】:
2013-10-19 |
|
2013-08-01 |
|
2013-07-08 |
|
2013-07-29 |
|
2013-07-23 |
|
2013-07-05 |
|
2013-04-29 |
|
2013-04-10 |
|
2013-02-12 |
|
2013-02-05 |
|
2012-11-01 |
|
2012-10-25 |
|
2012-10-23 |
|
2012-10-22 |
|
2012-09-20 |
|
2012-09-14 |
|
2012-09-07 |
|
2010-1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