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年只要談到台灣廠商最大的產業挑戰,慶龍第一個聯想到的,就是中國大陸新競爭者的加入威脅,由於中國大陸廠商挾帶(一)市場優勢,(二)資金優勢,與(三)政府政策補助等,不但快速崛起,甚至還出現後發先至的市場力量。
因此,筆者在專訪許多企業CEO時,最常問的問題就是:如何看待中國大陸廠商的崛起?是否會侵蝕公司原本的市占率?甚至壓縮毛利的表現?關於上述兩岸產業競爭的問題,慶龍同樣也問過勤誠(8210)董事長陳美琪,她的問答如下:
「全球規模最大的德國漢諾威CEBIT通訊展,2010年參展的機殼廠商高達40~50家,但2011年參展的家數就只剩下個位數,即使在中國大陸PC市場占有率第一名的聯想,近年也開始縮手對伺服器機殼產業的投資。」面對近幾年中國大陸業者來勢洶洶,陳美琪提出了數字的變化,說明台灣廠商目前的競爭優勢。
換言之,中國大陸廠商還不至於威脅到勤誠(8210)的營運,關鍵的原因有二:(一)伺服器高度客製化的產品特性,與(二)勤誠快速的研發設計能力。
(一)伺服器高度客製化的產品特性:
整體而言,中國大陸業者與台灣業者在企業經營的策略上,有很大的差別,大陸的業者都希望產品的技術是可以速成,而產品的規模量一定要夠大,這樣才可以馬上展現規模經濟的優勢。
然而,伺服器機殼產業,因為涵蓋的範圍非常廣泛,舉凡安全監控、交通運輸、醫療設備、國防軍事,或是工業自動化等等,因此是一個高度客製化的產業,規模不僅無法像PC這樣的標準品一樣大,在技術上也有很大的差別。
(二)勤誠快速的研發設計能力:
「伺服器機殼的機構沖壓技術,都是需要長年的時間累積,才能達到高度客製化的需求與標準,這是中國大陸許多鐵工廠根本做不來的市場,因為越深入雲端,才會越發現可以做的東西還真多。」陳美琪說。
散熱、噪音與效能的穩定度,在台灣業者的眼中只是最基本產品的要求,為了要強化與下游客戶的合作關係,台灣的業者甚至不惜投入鉅資設立關於撞擊、震動、電磁干擾、熱流等實驗室,不但可以即時提供客戶測試報告,更可以跨足到機電的整合領域,提供更客製化的一條龍服務。
「我們不但可以做到完全量身訂做,更可以快速提出解決方案;一天了解客戶的需求、三天做出草圖、七天直接打樣實體。」陳美琪驕傲的說。
總結而論,看似簡單的機殼產業,但勤誠(8210)憑藉著30多年來在研發的投入與努力,將自己提升為最精密的機構工業,不但建立了競爭門檻,更讓中國大陸的新競爭者望塵莫及,並且成就在全球雲端運算的產業供應中,無法被取代的地位。
【延伸閱讀】
2013-12-16 |
|
2013-10-11 |
|
2013-10-04 |
|
2013-10-01 |
|
2013-04-01 |
|
2013-03-04 |
|
2013-02-28 |
|
2013-02-26 |
|
2013-02-25 |
|
2012-01-13 |
|
2011-12-15 |
|
2011-09-19 |
|
2011-09-14 |
|
2011-08-04 |
|
2011-05-17 |
|
2010-01-11 |
|
2010-01-25 |
|
2010-01-05 |
|
2010-01-04 |
|
2009-12-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