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家短評】
水泥業消耗各項能源,例如燃煤、電力、燃油的比例,約佔總生產成本的50%~75%,遠遠高於人工成本的9%,因此從產業結構發展的角度來看,不但有限縮的必要,更符合國內全力發展「綠色能源產業」的政策。
而國內水泥企業約有6家,台泥(1101)市佔率約50%,亞泥(1102)市佔率約20%,其中整體內銷與外銷比率約佔45:55,因此政府限縮外銷比率三成以內的政策,長期而言,勢必會衝擊國內水泥業的供需狀況。
【延伸閱讀】
2009-10-22 |
|
2010-04-02 |
|
2010-06-04 |
|
2010-06-08 |
|
2010-07-07 |
|
2010-07-20 |
|
2010-08-09 |
【今日最大誌】
節能減碳是當前重要政策,經濟部將優先針對水泥、石化、造紙與鋼鐵等高耗能產業,設定能源效率指標,只要效率太低、汙染太嚴重者,將勒令停產。經濟部更計劃2015年時,要將水泥外銷比率,從目前的四、五成降至三成。國內水泥龍頭台泥董事長辜成允認為,水泥業是一個內需導向的產業,如果台灣基礎建設夠好、夠多,沒有一家水泥業者想要外銷。國內水泥業者也呼籲政府,應該配合管制大陸等海外水泥進口來台數量。
全球各地近年來颳起「綠色新政」風暴,近期大陸節能減碳,推出「限電令」,強力抑制鋼鐵、水泥等高耗能、高汙染產業。最近,經濟部正根據能源管理法,設定能源效率指標,包括使用設備及工作環境,積極引導高耗能、高汙染產業一同產業升級。
先前有媒體大幅報導國內水泥廠外銷比率連年攀升,「一年不知輸出多少座山」。經濟部長施顏祥昨(14)日在上任一周年談話會上,首度鬆口,將積極協助水泥業者汰舊換新,要求國內水泥業者要把外銷比率降到三成。
施顏祥表示,水泥業應是「內需為主、外銷為輔」的產業,但隨著國內重大公共建設陸續完成,水泥業已出現供給大於需求的現象,外銷比率逐步攀升,甚至到這一、兩年的四、五成,更出現水泥廠東移現象(由西岸移向東岸)。
根據經濟部統計,目前國內水泥廠的年產能在2,000萬公噸左右,這幾年隨著重大公共工程建設陸續完工,業者產出雖逐步下滑,但供過於求現象明顯。以去年為例,全台一共產出1,500多萬噸水泥,但有一半外銷到海外。
據瞭解,經濟部設定2015年,要將國內水泥外銷比重降低到三成,為達成「目標」,經濟部將以設定能源效率指標,作為引導「手段」。
施顏祥被問及國光石化案,如果未能在11月過關、民股可能退出,施顏祥表示,政府會有替代方案,但目前還不到可說的時機。
【2010/09/15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