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1月18日報內容,慶龍提出對未來兩岸經貿發展趨勢的一個觀察,將會朝向:陸客來台→陸企買台→陸資炒台等三個階段進行。
陸資來台的三部曲中,首先以「陸客來台」揭開序幕,根據行政院主計處的統計資料顯示,去年1到11月來自中國的觀光客已經達到114.2萬人次,平均每天為3419人,不但較去年同期成長1.4倍,由於陸客平均購物金額為4,100元新台幣(各國旅客平均為2,200元),因此將有助於擴大台灣內需的消費市場。
而接下來登場的就是「陸企買台」的階段,在兩岸產業互補性的考量下,先買台灣產品,然後再買台灣股票,創造出Chaiwan(China+Taiwan)的產業競爭力。
大買台灣產品最明顯的例子,首推2009年中國大陸的採購團,背負北京當局“對台灣人民做工作”的政治目的,因此一波接著一波大規模地來台採購相關產品,受惠的產業橫跨家電、面板、NB、手機到網通等等。
而近期最著名的實例,還有具備央企色彩(中國國務院直接管轄)的普天,與台灣生產電源供應器的英格爾(8287)簽署採購合約,不但讓英格爾每個月的營收暴衝7倍之多,更讓股價大漲超過七倍以上。
除此之外,大買台灣股票的題材,目前最有機會實現的,首推兩岸金融業互相參股的議題,預估在今年第七次的江陳會中,將有機會進一步協商決議。
而最後一個「陸資炒台」的階段,將搭配目前全球資金狂潮的浪頭,與2012年總統選舉的行情,一股作氣實現台股的萬點行情。
總結而論,雖然台股目前已經站上8,600點的位置,然而只要後續的利多訊息還未出盡前,仍有樂觀的理由。
【延伸閱讀】
2011-03-25 |
|
2011-02-09 |
|
2011-01-26 |
|
2010-12-14 |
|
2010-12-10 |
|
2010-12-01 |
|
2010-09-02 |
|
2010-08-18 |
|
2010-07-29 |
|
2010-06-25 |
|
2010-06-17 |
|
2010-05-20 |
|
2010-05-13 |
|
2010-03-03 |
|
2009-11-1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