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市場有許多判斷股市高低的指標,可以協助投資人是該「居高思危」?還是該「危機入市」?舉例來說,巴菲特指標便是許多投資人用來衡量當前股市高低的參考依據。

 

 

2021-03-23_21-11-26.png

 

    所謂巴菲特指標,起源於200112月巴菲特在《富士比》雜誌的一篇專文,文中巴菲特指出,可透過:上市公司總市值 / 國民生產總額的公式,計算並確認出當前美股是否價格過高?或是價格過低?

 

    此外,根據巴菲特的經驗觀察,當此指標大於133%時,顯示美股有股價高估,甚至泡沫的風險,反之,若指標在80%以下,則代表美股已具備逢低布局的條件。

 

    觀察近期各國的巴菲特指標,美股不僅早已超過「崩盤的條件」,目前更已攀高到193%的歷史高點,此外,台股的252%、新加坡股市的199%、中國上證指數的162%、英國股市的138%,同樣都達到了該「居高思危」的警戒區。

 

2021-03-23_21-11-39.png

 

 

    從目前的結果論來看,巴菲特指標出現了明顯「失準」的狀況,分析主要原因,可能與衡量標準單純只考量「股票市值」與「經濟體產值」,完全忽略「市場資金」因素有關。

 

    畢竟股市的漲跌,除了跟「基本面」有關之外,「資金面」更是重要的推手,而目前的資金環境,正處於全球央行QE印鈔票無上限,而目前這種資金極度泛濫的環境,相信巴菲特在2001年時也是始料未及的。

 

本文From《投資家日報》2021年1/26

 

 

【日報預覽圖】:

2021-03-23_21-11-54.png

@我要【試閱】或【訂購】《投資家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luckylong 的頭像
    luckylong

    孫慶龍的投資部落格

    luckyl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