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晶片又可以分為數位IC與類比IC兩大類,而類比IC的作用,就是做為真實世界與電子數位裝置的溝通橋樑,專門處理關於光、熱、電等類比訊號,提供給數位IC,例如CPU、MCU、Logic IC等等的運算基礎。

 

2010-9-14 上午 11-41-11.png 

 

回歸到國內的股票市場中,投資人比較熟悉的IC設計公司,例如聯發科(2454)、聯詠(3034)、雷凌(3534)、瑞昱(2379)、威盛(2388)等等都是專攻於數位IC的廠商,而台灣整體的產值,也約佔全球的20%。

 

然而如果就技術門檻來看,由於類比IC是處理連續性的訊號,因此相較於單純運算0與1的數位IC,技術門檻就高出許多

 

就未來的成長性來看,類比IC與醫療電子的結合,將會是未來極具成長性的議題;將晶片放進人體,將會實現過去醫療技術所不能企及的水準,例如開刀植入「視網膜晶片」之後,盲人的視神經即可透過晶片的感光訊號,重見天日。

 

除此之外,由於台灣的類比IC業者,目前僅佔全球市佔率的5%,雖然目前的技術水準仍然不及國際大廠,但在成本上卻極具優勢,因此未來單是台灣類比IC晶片提高全球市佔率的成長,就足以提供整個產業的長線發展契機,尤其是在電源管理晶片與溫度感測晶片,台灣相關廠商經過多年的努力,也逐漸闖出一片天空。

 

2010-9-14 上午 11-41-29.png 

 

【前進第一線】:類比科(3438)

 

前進第一線這次所拜訪的公司,是國內專精面板電源管理類比IC公司類比科(3438),董事長兼總經理劉紹宗在接受慶龍專訪的過程中,暢談了台灣類比IC產業的發展,以及類比科未來的佈局與規劃。

 

「五、六年前類比IC這個產業在台灣經營的很辛苦,因為好的人才都往數位IC,台灣懂類比的人很少」劉紹宗感嘆的說,由於台灣過去一直以資訊產業為主,使得IC設計公司都是以數位IC領域為發展方向,這兩年在消費性電子產品愈做愈小,以及節能議題帶動下,對電源管理的需求大幅提高,類比IC產業開始慢慢在台灣興起,才有比較多的人才願意往這塊領域發展。

 

2010-9-14 上午 11-41-47.png 

 

針對類比IC的產業現況,劉紹宗進一步表示,類比IC這個產業從過去到現在都掌握在歐、美、日這些國際大廠的手上,儘管國內的類比IC龍頭公司立錡(6286)在去年正式晉升為全球第十大的類比IC製造商,然而全球的市占率也僅約1.9%,可以說類比IC廠(德儀、意法半導體、ADI、英飛凌)幾乎壟斷了全球類比IC市場,合計市佔率超過90%以上。

 

在這樣的產業背景之下,台灣的廠商多半是以second source(進口替代)的方式,利用本身成本上的優勢,切入產業的供應鏈中,「早期類比廠商都往PC發展,且重心都放在LDO(低壓降穩壓器),因為它的技術門檻比較低且成本夠便宜,最有機會從歐美日大廠的手中,搶下訂單」劉紹宗說,然而長期發展下來,卻演變成削價競爭,自己人打擊自己人的局面。(未完,待續)。

 

 

【延伸閱讀】

2010-05-26 

前進第一線:盛群(6202)

2010-06-07

前進第一線:專訪聚積(3527)總經理陳企凱

2010-06-15

前進第一線:專訪科風(3043)董事長張峯豪

2010-07-08

前進第一線:專訪創意(3443)總經理賴俊豪

2010-08-30

前進第一線:專訪大聯大(3702)財務長袁興文

2010-09-14

類比IC產業 + 專訪類比科(3438)董事長劉紹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ckyl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