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1/16的日報內容,當時慶龍指出:
鴻海(2317)雖然告別了連續27年營收正成長的神話,但展望未來,筆者認為鴻海不僅仍可維持成長的力道,更有機會朝向董事長郭台銘在2015年許下10兆元營運目標來邁進,原因有四:
(一)蘋果將推出iphone十周年的殺手級產品。
(二)合併夏普,讓鴻海對iphone的成長貢獻,從原本組裝的1.26%,擴大到涵蓋螢幕的7.57%。
(三)合併夏普,將讓鴻海的事業版圖,從原本的3C電子延伸到家電事業。
(四)合併Nokia的效應。
整體而言,雖然目前已經歷2個多月的時間,鴻海股價只從發表看多論點時的83.5元,上漲到今日收盤價的90.6元,漲幅僅約8.5%,但從現階段股價走勢,已成功翻轉為年線大於半年線,大於季線,大於月線的多頭排列來看,鴻海後市,確實已見到有利多方延續的內容。
再者,支持鴻海(2317)股價已進入多頭格局,還有以下二點理由:
(一)台股攻萬點,股價卻被低估的權值股。
台股這一波攻萬點行情,雖然拉動了許多法人調升個股評價的空間,但相較於權王台積電(2330)股價淨值比已來到3.59倍,股王大立光(3008)股價淨值比驟升到8.36倍,身為營收王的鴻海,股價淨值比不但只有1.58倍,本益比更只有11.8倍,一方面遠不及台積電與大立光,另一方面甚至還低於整體上市公司的平均值(1.69倍P/B與17.13倍P/E)。
換言之,現階段的鴻海,股價不僅有被市場低估之嫌,更具備未來再提升的空間。
(二)夏普的投資案,已累積龐大的潛在收益。
2016年鴻海董事長郭台銘,集合個人、公司、與子公司鴻準(2354)的資源,合計集資3888億日圓,以每股88元的價格,買進夏普(JP-6753)66%的股權,其中佔比最大者為鴻海,共計投入約2650億日圓,買下夏普45%股權。
2016年的這一筆海外投資,隨著夏普股價一路飆升到445元,大漲405%的背後,不但挹注郭董在最新一期的富比士富豪排行榜中,以76億美金(約2356億台幣)身價榮登台灣首富,更讓鴻海蘊藏了龐大的轉投資收益,潛在獲利上看1兆日圓(約3000億台幣),若以1732億股本計算,對鴻海的EPS貢獻將可達到17.3元。
當然,如此龐大的轉投資收益,必須要等到鴻海賣出夏普的股票時,才有實現的可能,以郭董經營事業的決心,不容易在短期內看到,但卻無法否認鴻海長線投資價值,已大幅提升的事實。
本文From《投資家日報》2017年3/24
當時鴻海(2317)股價為90.6元,至今最高已漲至98.6元
【日報預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