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一段慶龍在2011年時的一段操作經驗,當年度在7月底以前,由於所布局的股票羅昇(8374)、大華金屬(9905)與大眾銀(2847)分別出現了177.84%、94.65%與19.07%的累積報酬率,因此也帶動當時,截至7月底以前的年度績效超越60%以上。
然而,好景不長,時序進入到8月以後,由於美國爆發「被調降評等」的債務問題,引發全球股市的崩盤,而筆者當時由於過度輕忽影響性,未能及時做出果斷的決策建議,因此當年年底所結算的年度績效,就從原本大賺60%以上,縮減到僅剩下8.77%,雖然仍勝過台股當年下跌21.18%的大盤表現,但卻給筆者上了一堂寶貴的課。
這堂課的內容,叫做:設定「獲利回吐的最後防線」,其重要性,不亞於「負15%停損機制」。
所謂獲利回吐的最後防線,指得就是投資一檔股票,當獲利達到一定水準,但在股價還未達到「賣出目標價」時,就遇到系統或非系統風險,此時,「最後防線」的設定,將攸關最終績效的成與敗。
以慶龍對羅昇(8374)這檔股票的操作為例,2010年3月到4月期間,在32元附近逢低買進的決定,確實如願地在12月與隔年的4月,分別實現了71%與113%的獲利成果,但由於第三筆的賣出目標價98元始終未到(最高股價只來到95.7元),羅昇的股價就開始面臨向下修正的壓力,而筆者未設立「獲利回吐最後防線」的結果,就是第三筆的持股,最後只賣在47元,雖然帳面仍有高達76%的獲利,但實際上,筆者的感受卻是從最高獲利258%的天堂,重重摔回到凡間。
經過這一次的教訓,讓慶龍深刻體驗到,設定「獲利回吐的最後防線」,其重要性,確實不亞於「負15%停損機制」,至於要如何設定「最後防線」?筆者一方面從投資大師的經驗吸取結論,另一方面則開始進行相關統計數據的歷史回測,希望能透過客觀的驗證,找到可讓投資人都可遵循的參考依據。
整體而言,最後防線的設定,可從兩方面著手,一是參考賽局理論的內容,二是參考成長股DNA的賣出條件。(未完、待續)
【延伸閱讀】
2015-07-23 |
|
2015-05-05 |
|
2015-05-04 |
|
2015-04-21 |
|
2015-04-20 |
|
2015-04-01 |
|
2015-03-18 |
|
2015-03-11 |
|
2015-02-09 |
|
2015-01-29 |
|
2015-01-06 |
|
2014-10-27 |
|
2014-10-08 |
|
2014-10-04 |
|
2014-08-08 |
|
2014-08-04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