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雷2007年入主大眾銀(2847)的思維模式,頗有類似2000年入主韓國韓美銀行的經驗,主要分為以下三個階段:
(1) 危機入市、趁人之危:
2006~2007年大眾銀(2847)分別虧損49億與80億元,換算成每股EPS為負2.72元與負3.9元,因此可以說凱雷入主大眾銀時,幾乎是大眾銀最困難的時候,與凱雷入主當時深受亞洲金融風暴困境的韓國韓美銀行,趁人之危的思維幾乎如出一轍。
除此之外,即使大眾銀(2847)營運最困難的時候,凱雷卻願意以高於當時淨值(7.8元)2倍多的價格,以每股17元入股36%的股權,因此一個合理的預估,17元的大眾銀在凱雷的眼裡,仍然具有長線的投資價值,存在著超額的投資利潤。
(2) 為求好賣相,積極改造體質:
逾放比降至0.55%,呆債覆蓋率提升到271%,相較於同業平均0.61%與158%相比,大眾銀(2847)資產品質的表現,在銀行股中可以說是名列前茅。
除此之外,在銀行獲利上,2008年順利轉虧為盈之後,便呈現逐年成長的趨勢,樂觀預估2011年每股EPS獲利將有機會挑戰0.91元的水準。
(3) 積極尋找想要跨入台灣市場的買家:
金融銀行業在許多國家中,是屬於受到政府限制的「特許行業」,加上本土銀行享有「先進者的優勢」,例如分行優越的地理位置與掌握客戶基本資料,因此對於許多外來銀行而言,除非是透過直接購併的方式,否則很難開拓當地市場的佔有率。
以2004年為例,當時雖然花旗銀行已經貴為全球最大的銀行,但進入韓國市場長達37年的時間,也僅建立12家分行的規模。因此為了加快當地市場的發展,花旗銀行決定斥資27億美元直接買下韓國第六大的韓美銀行,瞬時讓花旗銀行成為一家擁有237家分行,並且享有遍及全國通路體系的銀行業者。
2004年凱雷便掌握花旗銀行急欲拓展當地業務的心態,將手中36.6%的股權全數高價賣給花旗銀行,而這一筆收購交易,也讓凱雷的股東4年內獲利130%。
凱雷入主大眾銀(2847),2011年已經邁向第4年的時間,從股東出脫持股獲利了結的角度思考,今明兩年將會是一個很好的時機,一方面國內的金融業目前正在進行第三波的整併工作,另一方又有兩岸ECFA下陸資參股的題材,而大眾銀小而美的經營型態,將會是各方人馬有意競逐收購的熱門對象之一,尤其對於許多陸資銀行而言,直接購併台灣當地的銀行,將是最快建立台灣市場灘頭堡的方式。
而大眾銀(2847)股權結構單純,在台灣市場又不具有像官股銀行、或是富邦金(2881)國泰金(2882)等關鍵的影響地位,陸資銀行想要參股甚至入主的阻力,相形之下也會較低,因此一個合理的推估,凱雷將目前手中大眾銀(2847)的持股轉賣給找想要跨入台灣市場,或是壯大台灣市場規模的買家,將很有機會在未來兩三年內發生。
【延伸閱讀】
2011-12-06 |
|
2011-12-05 |
|
2011-11-11 |
|
2010-11-11 |
|
2010-07-26 |
|
2010-12-17 |
|
2010-11-18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