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立於1987年,總部位在台中的宇隆科技(2233),原本僅是一家由三兄弟共同打拼的家族企業,早期從低門檻的油壓零件產品切入,後來又跨入到光學零件、電腦硬碟零件等製造,2001年以後,為了穩定公司長期的營運發展,因此開始轉型到進入門檻較高的汽車與醫療零件,並且經歷長達8年的耕耘,終於在2009年以後看到明顯的增長,營收一路當年的5.15億元,跳升到隔年的8.5億,2011年的11.08億,2012年到2015持續上升到13.71億、18億,與19.72億。
如今的營收結構中,不僅已有高達77%來自汽車產業,醫療產品比重也達到13%的水準,成功完成企業轉型與升級的計畫。
此外,為了致力成為「機加工領域中最具競爭力的模組化解決方案提供者」,繼1996年設立大陸東莞的生產基地之後,2011年又陸續完成擴建台中總部與新增大陸浙江廠的生產基地,2013年再透過延伸海外布局到泰國,開啟了宇隆科技在東南亞市場與日系品牌客戶的經營基礎。
跨入日系品牌客戶的經營,終於在2016年下半年開始見到成效,11月營收達到1.88億元,不僅連續7個月出現正成長,年增率也達到18.17%。
「我父母親世代都是務農的,當初想要創業,只是為了想要改善家裡的經濟,所以二哥負責業務,三哥負責研發,而我負責生產。」宇隆科技(2233)董事長劉俊昌回憶起三兄弟齊心創業的歷程,他進一步表示,由於當時家裡沒有房地產可以抵押給銀行,因此機器設備大多是從租賃公司的管道來籌措資金,「若遇到營收不夠,機器稼動率不高的時候,幾乎每天都要錢傷透腦筋,」他一語道出早期創業的辛苦。
1987年到1999年的宇隆,主要產品是生產電腦硬碟中的馬達零件,雖然1996年與1998年相繼繳出晉升為國際大廠SEAGATE與IBM供應商的成績單,但科技產品生命周期太短的問題,卻也讓宇隆吃進了苦頭,「做了十幾年,才發覺苗頭不對,」劉俊昌接著解釋,一方面隨著硬碟容量不斷攀升,一路從原本850MB,一路提升1GB甚至到後來的 100G以上,產品的生命週期也從原本12~18個月,縮減到後來只剩下6~12個月,另一方面市場需求起伏太大,營運好時每月交貨可達50萬個,但不好時又減少到只剩下5萬個,這都加重了經營者的壓力,「想要做這個產業,心臟得是尼龍做的,才能伸縮自如,」他語帶調侃的表示。
為了改善疲於應付的營運惡性循環,2000年的宇隆便決定開啟企業的轉型之路,至於新產品的開發思維,則堅持兩大原則,「當時其實還不知道要轉型到哪裡?只是堅持要考慮產品生命週期,還要跟生命安全有關,」劉俊昌補充,產品生命週期長才能做長遠研發與生產線的規劃,至於跟生命安全有關,客戶就不會因為價格問題而輕易轉單。(未完、待續)
【延伸閱讀】:
2016-08-08 |
|
2016-12-16 |
|
2016-12-19 |
|
2016-12-20 |
|
2016-12-29 |
|
2016-12-30 |
|
2017-01-16 |
|
2017-01-18 |
|
2017-01-19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