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把時間拉長一點來看,不難發現信錦(1582)2007年到2014年的8年期間,股價的走勢,頗有符合慶龍所主張「危機入市三部曲」的投資邏輯。
2007年到2008年信錦(1582)的股價,之所以一路從226元下跌到36.2元,主要的原因是金融海嘯所引起的系統風險所致,但隔年之後,便出現了一波反彈到85.5元的行情,但好光景沒有持續多久,又因為原本被信錦(1582)董事長陳秋郎寄予厚望的新產品TV樞紐,遭逢到鴻海(2317)的搶單,導致成長不如預期,加上佔營收超過70%的桌上型電腦Mointor樞紐,又遇到PC產業連續性衰退,因此也讓信錦(1582)的股價,再度以「空頭排列」之姿,向下修正,直到2012年股價才止跌回穩。
時序進入到2013年,雖然信錦(1582)的營運,有營收創歷史新高加持,但可轉換的發行所導致的股本膨脹,一方面稀釋了EPS,另一方面也影響2013年一整年的股價表現,而反應在技術分析上,就是慶龍「危機入市三部曲」中的第二部曲:均線糾結。
但也由於信錦(1582)的股價有經歷過「均線糾結」的整理過程,因此慶龍在看待2014年5月以後,信錦(1582)股價向上噴出後所呈現的「多頭排列」,不僅反應「危機入市三部曲:最終曲的重返榮耀」的內容,更讓《投資家日報:白金版》的訂戶得以甜美收割獲利。
本文From《投資家日報:白金版》2014年6/19
【延伸閱讀】
2015-02-25 |
|
2015-01-23 |
|
2015-01-22 |
|
2014-10-28 |
|
2014-08-13 |
|
2014-07-21 |
|
2014-07-09 |
|
2014-06-30 |
|
2014-06-25 |
|
2014-06-13 |
|
2014-06-03 |
|
2014-02-18 |
|
2014-02-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