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金流量表中的「來自營運的現金流量」,是一個可以讓外部投資人窺見一家公司本業活動興衰的判斷指標,尤其在面對EPS的計算過程中,存在了太多CEO可以上下其手的操弄空間,因此投資人在追蹤評估一家公司長期營運的真實面貌時,來自營運現金流量的參考價值,就遠遠勝過EPS的意義。
有了對財報的正確認知之後,再來回頭檢視銘異(3060)2014年Q3所公布的財報內容,就可以明顯發現,雖然銘異Q3繳出1.34元的EPS獲利,表面上看似創下最近幾年單季的新高水準,但若進一步分析獲利結構,正確的解讀與結論便是:EPS只不過一個煙霧彈,目的是為了用來掩飾銘異(3060)本業已經快速滑落的事實與趨勢。
追蹤近8季銘異的EPS與來自營運的現金流量,2014年Q2開始,雖然EPS還維持在0.74元,表面上勝過2013年Q2同期的0.52元,但來自營運的現金流量,卻從3.05億元快速下滑到0.65億元。
時序再進入到2014年Q3,同樣呈現EPS有1.34元的水準,但來自營運的現金流量卻從2013年同期的3.54億元,大幅下降到1.01億元。
不管是2014年Q2的0.65億元,或著是2014年Q3的1.01億元,以這般本業獲利的能力,如果放到2012年的Q4,都將反應出EPS的真實面貌,就是出現負0.24元的虧損。
換言之,由於銘異(3060)已經連續2季出現本業獲利大幅下滑的趨勢,因此在基本面已呈現明顯衰退之際,未來股價的下跌,也將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延伸閱讀】
2015-01-26 |
|
2015-01-20 |
|
2015-01-13 |
|
2014-12-30 |
|
2014-12-22 |
|
2014-12-12 |
|
2014-12-11 |
|
2014-12-18 |
|
2014-10-08 |
|
2014-10-04 |
|
2014-12-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