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東元(1504)長遠的成長,集團的會長黃茂雄在站穩國內家電市場之後,便開始思考下一個多元化的產品應用,並決定投入綠色能源的業務開發,「我們是不會去做太陽能發電,因為那跟馬達沒有關係,只有把東元的強項延伸出去,才會有成功的機會」黃茂雄點出東元(1504)跨入風電發電領域的思維。
確立了營運的大方向之後,2006年東元先透過與美國風機廠CTC的策略聯盟,在德州進行首座風力發電廠的投資案,並開始投入200萬瓦風力發電機的研發工作,經過4年努力,東元首支,同時也是台灣第一支自製的200萬瓦的大型風機正式問市,2012年獲得台灣精品金質獎的肯定,更成功取得來自北美及中國廠商的訂單,其中後者更是東元未來結合兩岸技術能量,共同開展的營運重心。
根據世界風能協會(World Wind Energy Association, WWEA)的研究資料顯示,中國大陸從新疆、內蒙到東海沿海一帶擁有豐沛的風能資源,每年平均風速可達每秒7公尺,遠高於適合發展風力發電所需的年平均每秒4公尺風速,因此換算成陸地風場資源約為253GW,海上風場資源更高達750GW,整體風能資源儲量是德國的5倍,印度的30倍,豐沛的風能資源,也讓中國超越美國成為全球最大的市場。
目前東元(1504)在全球合計有4座風力發電的生產基地,除了位在美國的德州之外,其餘的三座基地,都位在大中華區域,包括中國的江蘇無錫、福建漳州,與台灣中壢,若以規劃最大年產能可達500支風力發電機,每支售價1億元新台幣來計算,不僅將奠定東元(1504)未來每年上百億元的營收貢獻,更開啟未來20年東元在風力發電事業的成長基礎。
除了產品多元化之外,加快國際化的腳步,則是支持東元營運增長的重要支柱,其中1995年購併美國西屋(Westinghouse)馬達公司,更是東元能夠成功站穩北美市場的一大關鍵。
「購併西屋的決策,不僅讓東元大型馬達的技術有了,知名度有了,甚至連維修、通路與經銷商都有了。」黃茂雄指出。
他進一步說,早期東元的馬達外銷到北美市場,由於品牌知名度不高,因此大型的廠商都不願意接受,直到合併西屋之後,並以TECO-Westinghouse品牌行銷,才開始獲得市場的認同,「現在就連美國軍方的潛水艇,也是用我們的馬達」他自豪地說。
不過談起東元(1504)當初能夠在競爭者眾多的情況下,買下西屋的馬達事業部門,除了源自於從1980年開始,雙方在超大型電動機的技術合作關係之外,「東元在電機事業的底子與衝勁,讓西屋覺得可靠,老員工也能獲得保障」黃茂雄解釋東元能夠脫穎而出,成功購併西屋的原因。
除了北美的市場之外,東元國際化的腳步,也擴展到東南亞與中國大陸,其中在越南,TECO更是馬達的代名詞,「我們越南公司的名稱,就是產品的名字,就好比台灣人稱味素,其實是源自於一家日本食品公司的名稱」黃茂雄說。
如今的東元,馬達內銷與外銷比重已達到2:8,營收中比重最高的是北美市場,約占32.2%,台灣次之,約佔21.3%,其次依序為中國的19.2%、東亞南的10.5%、澳洲的7.6%、日本的5.9%,以及歐洲的3.2%;此外,就工業用馬達的全球市佔率,東元約為4.3%~4.5%,是僅次於歐洲的ABB (Asea Brown Boveri)與西門子,全球第3大的領導廠商。
【延伸閱讀】
2014-09-09 |
|
2014-09-05 |
|
2014-08-29 |
|
2014-08-20 |
|
2010-10-14 |
|
2010-07-28 |
|
2009-10-05 |
|
2009-08-11 |
|
2009-08-2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