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的好消息,對投資來講卻可能是壞消息,反之,公司的壞消息,對投資而言,或許是一個天大的好消息,這類的狀況,在股票市場中常常被人稱之為「利多出盡」,或者是「利空出盡」。
如何判斷「利多出盡」?或是「利空出盡」?「成交量」或許是一個方式,因為通常市場法人(或主力)會比一般投資人提早掌握到公司訊息,因此會選擇在較有利的地方,例如股價相對高檔,或股價相對低檔「獲利了結」或「逢低布局」,而成交量的放大,將可以解讀成某些市場主力的動向,這也是技術分析中「量比價先行」的觀念。
以智原(3035)為例,今年4/6公佈創下歷史新高的營收數字,但股價卻「放量」不漲,似乎暗示看壞後市營運的疑慮,事後證明,一個月後股價急跌到47元,而之後股價在築底的過程中,也由於出現幾次成交量的放大,才能進一步確認底部的形成。
然而,上述技術分析中「量價的觀點」,只能說是一個輔助參考的依據,而不是絕對的狀況,重點還是必須得回歸到公司「基本面」的條件,與「股價」是否呈現「超漲」或「超跌」的情形?超漲了,股價自然就會回跌,超跌了,自然也就會反彈。
【延伸閱讀】
2009-08-25 |
|
2010-03-09 |
|
2010-03-25 |
|
2010-08-05 |
|
2010-09-09 |
|
2010-10-19 |
|
2010-10-26 |
|
2010-11-17 |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