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報長期追蹤的核心股票宏全(9939),公布第1季財報,在毛利率較去年同期的17.87%成長到19.08%,營業利益率從7.71%上揚到9.42%,以及業外收入大幅從0.54元上升到2.32元的挹注下,單季EPS達到1.28元,較去年第1季的0.7元,增長82%;再者,在此一財報利多下,宏全股價成功在5/15上漲至4/25《投資家日報》中所引述的法人短期目標價64元,因此今天的日報,也將同步進行【企業評價】的動態式調整。
從EPS的結果來看,宏全確實繳出亮眼的獲利成績單,不過,考量獲利提升的主要關鍵,是來自於認列高達2.32億元的業外收益(EPS貢獻達0.79元),因此若單純以本業收益來看,宏全今年第1季的營運表現,只能以「穩健中成長」視之,而不能稱之為「爆發性成長」。
此外,追蹤宏全第1季會有如此龐大的業外收入,主要原因與客戶違約的賠償金(約2.05億台幣)有關,而這位客戶就是國內老牌的飲料大廠泰山(1218)。
經營時間已超過一甲子的泰山,2016年爆發家族成員對經營權的爭奪戰,前董事長詹岳霖為了平息風波主動請辭,而此舉,一方面改變了泰山長期以來由長子(大哥)掌控的領導結構,(編按:泰山首任董事長為詹家四兄弟的大哥詹玉柱,第2代接班為長子詹仁道,第3代同樣為長子的詹岳霖),並埋下了近一年多以來家族成員彼此之間的衝突與矛盾(可點選5/10新聞:泰山詹晉嘉請辭副董事長家族紛爭再上演),另一方面泰山的經營方向,也隨著董事長換人,出現改弦易轍的變化。
回顧先前慶龍獨家專訪泰山(1218)董事長詹岳霖的過程,當時詹董向慶龍闡述泰山未來的營運重心,將放在中國大陸的內需市場,他說:「中國人真多啊!如果你的東西受歡迎,來客數真的會很可觀,」詹岳霖認為只要在中國做出和台灣一樣好吃的東西,就非常有機會,因此,決心當時的泰山不以衝獲利為優先目標,而是要全面搶攻兩岸的市占率,「泰山只能衝,只能跑,盡力做。」他強調。
詹岳霖不計成本地耕耘中國大陸的內需市場,最終以「不見獲利」為由,遭家族成員反對而黯然離開,然而,董事長換人做之後的泰山,中國大陸的事業布局也出現結構性地調整,並反應在與供應商宏全(9939)的毀約上。
泰山與宏全原本簽訂2017年到2027年期間,將在寶特瓶的無菌飲料產品上,進行保證生產3700萬箱的合約,但在泰山改變營運方向之後,合約最後以賠償4,359萬人民幣(約2.05億台幣)解決,並分別認列在泰山去年第4季【其他損失】,以及宏全今年第1季【業外收入】的財報上。
本文From《投資家日報》2017年5/18
泰山當時股價為13.9元,至今最高漲至17.4元
【日報預覽圖】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