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家短評】
「出口」+「投資」+「消費」是支撐一個國家GDP成長的動能,而中國第一季的增長主要是來自於投資(貢獻6.9%)與消費(貢獻6.2%),而標題所指的過熱,指的是「投資」這一塊。
另一方面,隨著中國消費力的崛起,慶龍預估在2016年前中國將會有半數的人口,年收入達到6000美元以上的水準,並且創造出一年20兆人民幣的內需市場規模,中國內需市場的「黃金10年」才正要啟動而已。
【今日最大誌】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15)日公布,今年第一季大陸經濟成長率高達11.9%,略高於外界早先預期,創下金融海嘯以來單季最快增速,也顯示中國經濟已出現過熱風險。
為此,大陸國務院提出提高購屋自備款比例等遏制房價過快上漲的新措施;中國人民銀行(大陸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委員夏斌也指出,「最糟糕的時期」已過去,隨著金融危機影響逐漸消除,中國應逐步擴大人民幣波動區間以增加匯率彈性。
大陸國家統計局昨天公布第一季主要經濟數據,其中國內生產毛額(GDP)比去年同期增長11.9%,增幅高出5.7個百分點,消費者物價指數(CPI)上漲2.2%。在第一季的經濟增長中,投資和消費仍是帶動經濟成長的最大功臣,分別拉動經濟增長6.9和6.2個百分點。
渣打銀行大中華區研究主管王志浩告訴華爾街日報,大陸經濟「增長是強勁的,不過有過熱的跡象」;但國家統計局發言人李曉超認為,首季的經濟高增長率既是政策刺激的結果,也有去年同期基期較低的原因。
李曉超強調,目前大陸還面臨國際經濟復甦的不確定性,國內的經濟也有不少困難需要解決,因此還需要保持經濟政策的連續性與穩定性。
在昨天公布的數據中,大陸3月全國房地產價格較去年同期上漲11.7%,為2005年7月以來最高;3月房地產開發投資更比去年同期大增35.1%,增幅高了31個百分點。國務院因此重申,將「堅決遏制」住房價格過快上漲,抑制投機性購房。
第一季出口成長28.7%,則為人民幣匯率政策調整提供必要的基礎。新華社引述多位銀行交易員的說法指出,在可能小幅升值的同時,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也可望在未來進一步完善,具體表現為更為靈活的匯率中間價、合理擴大的波動區間,以及美元在一籃子貨幣中的權重逐步降低等。
此外,3月CPI回落至2.4%,降低了大陸升息的預期。復旦大學金融與資本研究中心主任謝百三表示,第一季CPI比銀行2.25%的年利率還低,因此不可能也沒有必要加息,但存款準備金率則有可能再次上調。
【2010/04/16 經濟日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