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幣的意外重貶,絕對是目前金融市場上的一隻黑天鵝,對台灣也將產生以下三點影響:
(一)匯率上:將牽動新台幣的貶值趨勢
原本在亞洲屬於強勢貨幣,甚至被市場預期應該要升值的人民幣,近日卻意外加入貶值行列,不僅幅度逐漸追上亞洲鄰近國家,更讓原本期待透過貶值救出口的成效,大大折扣,畢竟當所有競爭對手都在貶值時,匯率的相對位置似乎又回到了原點
因此,未來除非各國央行能夠彼此自制,並接受貶值救出口成效有限的事實,否則當各國掉入到貨幣貶值的競賽後,恐引爆全球貨幣戰爭的惡性循環。
(二)股市上:將引發外資的龐大賣壓。
貨幣戰爭的惡性循環一但被開啟,傷害最大的,莫過於外資,以台灣為例,由於外資淨流入台灣的總金額已達到2,000億美元,約當6兆元新台幣,因此若以30.5元作為新台幣匯率的基準點,新台幣貶值到32元與34元,外資光是在匯率上的損失,就可高達2,946億元與6,882億元。
如此龐大的匯損壓力,都將引發外資賣股、變現、匯出的動作,加上外資持有台股水位已達37.5%,高居世界第2(僅次於巴西的52%),在加碼有限,減碼大增的情況下,未來台股持續下跌的機會,將遠遠高於上漲的機會。
畢竟,當台股的內資已大量退場,此時,撐起買盤一片天的外資,若再出現轉買為賣的變化,不僅將讓目前沒有買盤的流動性風險更加惡化,更隨時會引爆不計代價向下殺盤的賣壓。
(三)產業上:紅色供應鏈威脅更大。
近幾年,隨著中國產業實力的快速上揚,加上進口替代的國家政策,紅色供應鏈的興起,不僅對台灣廠商造成很大的競爭壓力,更形成台股M型化的發展,
此外,反應在中國大陸進口與台灣對大陸出口的年增率變化上,2014年出現了明顯的轉折,就是雙雙跌落到負值之下,其中,2015年1-5月中國進口的年減幅度更高達17.3%,台灣對中國的出口年減也達到6.9%,而這兩項數值的衰減,都顯示中國廠商已開始取代台灣廠商,在各大產業的供應鏈地位。
換言之,台灣廠商與中國廠商目前已經進入到「肉搏戰」的產業競爭,此時,人民幣的重貶,不僅將帶動中國的出口競爭力,更會同步削弱台灣的相對競爭力,而紅色供應鏈對台灣廠商的威脅,也就在人民幣重貶的助陣下大為提高。
本文From《投資家日報》2015年8/17
【延伸閱讀】
2015-11-18 |
|
2015-11-12 |
|
2015-11-04 |
|
2015-10-28 |
|
2015-10-16 |
|
2015-10-14 |
|
2015-10-07 |
|
2015-10-02 |
|
2015-10-01 |
|
2015-09-30 |
|
2015-09-23 |
|
2015-09-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