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續先前的分析師文章,聯華食(1231)為何會在2011年斥資11.16億元,相當於一個股本的規模進行產能的擴充?關鍵就在於原有的廠房,已經不敷使用。
2001年聯華食(1231)開始投入鮮食市場的業務,並規畫由基隆廠與彰化廠供應統一超商(2912)在北部與中南部的鮮食產品,包括各式便當、御飯糰、壽司手捲、三明治、漢堡與涼麵等等。
隨著雙薪家庭的比重日益上升,過去10年,國人在外食的支出比率不僅大幅上升了20%,一年創造2,000億元的外食商機中,也讓統一超商(2912)的便當、御飯糰年銷售量分別突破9,000萬個與1.2億個。
國人外食需求的提升,不但讓統一超商(2912)2012年在鮮食產品的營收首度突破200億元,達到235億元,2013年更可上看260億元以上,約佔整體營收的18%。
此外,近幾年統一超商(2912)的營運策略出現重大轉變,一改過去對每坪經營績效的斤斤計較,改以大坪數的門市與增設座位區、中島區、兩面採光等設計吸引消費者。
由於每年大約有300~400家門市進行改裝,因此截至2013年全台4,870門市中已有57.5%的比率完成改裝,而大坪數門市的改裝工程,則是筆者認為將可進一步推升鮮食產品業績更上一層的重要因素,因為超商已經“變形”成另一種形式的餐廳。
統一超商鮮食產品的熱賣趨勢,也讓身為供應鏈的聯華食(1231)因此受惠,在營運前景看漲下,不僅原本的基隆廠與彰化廠產能早已滿載不敷使用,也支持聯華食決定在2011年大幅擴充鮮食業務的產能,並且選定桃園中壢作為新廠的基地,總投資金額上看18億元,其中包括8.43億元的土地成本,與超過10億元的設備與廠房投資,而2011年現金流量表上所呈現11.16億元的固定資產的購置,便是這筆投資案中其中一環的支出。
【延伸閱讀】
2014-07-08 |
|
2014-07-07 |
|
2013-07-10 |
|
2013-10-16 |
|
2014-07-0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