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達(2409)的股價跌到18元,離2008年金融海嘯時所創下的最低價17.8元僅差一步之遙,難免讓人不勝唏噓,但更讓人感概的是追蹤過去這兩年,友達(2409)股價一路從42.15元起跌,股價腰斬一半的同時,代表一般散戶動態的融資餘額,卻一路從11萬張上升到29萬張大增160%,散戶一路向下攤平的結果,比照目前友達股價一路破底,看來也只能暗自悲傷資產大縮水的痛苦了。
友達(2409)到底怎麼了?是許多投資人好奇想要知道的一件事,而這個問題的答案只有一個:產業競爭激烈。
如果大家記憶還猶新,奇美創辦人許文龍幾年前才曾說過:「面板產業是台灣百年難得一見的好產業」,但不到三、五年的光景,就被迫停損出場,並拱手讓出奇美電的經營權。
其實,許文龍董事長看好面板產業的未來市場需求的觀點,並沒有錯,因為從這幾年市場的發展,全球面板的需求,確實起來了,應用的產品從手機、到NB到TV,但面板產業最大的問題,就是「看好的人眾多」,每個人都磨刀霍霍,想要來分一杯羹,最後的結果,就演變成大家都在拼命擴產,拼命提高產能,提高自己殺價競爭的能力。
檢視過去8年,友達(2409)的現金流量表,不難發現一個悲哀且無奈的狀況,過去8年友達(2409)一共賺進了1,929億元,但用於擴廠的資本支出卻高達5,973億元,換句話說,這種完全「入不敷出」的營運模式,簡直如DRAM產業的翻版,投資人投資到這類型的公司,想要長期賺錢獲利,可以說是難上加難。
【延伸閱讀】
2010-08-31 |
|
2011-06-21 |
|
2011-03-07 |
|
2011-02-17 |
|
2010-12-20 |
|
2010-10-28 |
|
2010-08-03 |
|
2009-11-16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