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家短評】
馬總統需要排除的困難,豈止ECFA而已。中華經濟研究院區域經濟整合中心主任劉大年表示,未來10年全球各種FTA、區域經濟發展將不止是關稅減免,而是全面性地朝向服務業、建立標準、產業合作、公共採購等高品質自由化方向發展,若台灣在全球區域整合中被排除在外,邊緣化恐將成真。
【延伸閱讀】
2012-05-15 |
|
2011-05-25 |
|
2011-01-10 |
|
2010-08-05 |
|
2010-06-25 |
|
2010-06-17 |
|
2010-06-11 |
|
2010-05-20 |
|
2010-04-26 |
【今日最大誌】
馬英九總統昨(25)日表示,兩岸經濟協議(ECFA)目前只有早收清單,仍有五分之四工作要持續推動,目前為止,進度還不錯。他將持續親自督軍後續談判工作,「每個月都看進度,協助排除困難」。
聯合報系願景工作室舉辦的「關鍵兩年—為台灣經濟開路高峰會」,昨日於台北國泰金融中心舉行,針對當前台灣經濟發展問題,由產官學界菁英進行討論,共吸引近千人參與此項盛會。最後由願景工作室整理出7大主張,提供政府建言,包括兩岸加速ECFA談判等,由前副總統蕭萬長代表宣讀。
馬總統在致詞時,直指台灣面臨「經濟邊緣化」危機,過去10年的亞洲,區域經濟整合快速,至今簽定近60個「自由貿易協定」(FTA)。
但台灣除了ECFA外,僅與5個非主要貿易國的中美洲國家,簽署4個FTA,且貿易額占整體不到1%,「成績非常難看」。
馬總統認為,簽署ECFA不只對發展兩岸經貿有幫助,也加快我國與貿易夥伴簽署協定的速度,才有機會與日本簽署投資保障協議,目前也與新加坡、紐西蘭,展開經濟合作協定的商談,有穩定進展。
馬總統強調,當亞洲經濟區域整合已成為趨勢時,我們的進度落後他國很多,以韓國為例,他們已有8個FTA生效、7個正在談判、8個正在規劃,「我們差人家不是普通的遠,是很遠」,我們必須急起直追,沒有第二條路。
馬總統還說,正在洽談的新加坡、紐西蘭,都是「跨太平洋經濟夥伴協定」(TPP)的一員,如果我們跟他們簽了,自己的體質就會調整。
從整體的經貿談判戰略來看,馬總統表示,我已與第一大貿易夥伴中國大陸簽訂ECFA,與第二大貿易夥伴日本,簽署投資保障協議,但與第三大貿易夥伴美國的「貿易暨投資架構協定」(TIFA),因美牛問題而卡住,「這關不過,加入TPP的目標會變夢想」。
馬總統還說,談開放很容易,但遇到自己的產業受到影響時,就會出現反對聲音,變得很保守,這種障礙是心理的,要拋開保護主義心態,排除貿易投資障礙,打造自由化的經濟環境,如果開放對產業有影響,政府會有相對應的輔導與補助辦法。
他指出,我們正面臨關鍵的兩年,因為兩年後有選舉,恐怕會使政府決策有所顧慮,所以必須儘快完成改革,早日達成脫胎換骨目標,以與國際立於同一競爭平台。
【2012/06/26 經濟日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