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的許多上市櫃公司,為了讓公司營運的資訊更加透明化,習慣會在每季或每半年的時候舉辦法說會(法人說明會),由高階經理人統一對外說明公司的營運狀況,通常會參加法說會有兩種人:媒體記者與分析師研究員,而一般投資大眾則是透過媒體的新聞與分析師的研究報告,來了解掌握公司的營運。
在正常的情況下(撇除只報喜不報憂的公司),法說會中公司對未來營運的預估,會具有指標方向球的意義,也是法人機構藉此調整評等(例如買進、賣出、中立)的依據。
以2009年7月底宏達電(2498)在法說會中表示,由於受到(1)微軟平台疲弱,且Android平台平待時間發展、(2)ODM產品訂單下滑速度快、(3)2款重量型新機種延後,與(4)中國3G市場有待觀察等影響,宏達電不但下調營收目標19%,獲利目標更下降21%。
宏達電於法說會中下調財測目標,反應在接下幾天的交易日,立即引發外資大砍宏達電(2498)股票的動作,不但造成股價連番重挫,外資圈更是同步調降目標價,其中摩根大通將目標價從原先的430元大降到250元,一口氣砍了4成之多。
公司派在法說會中表示「前景不明」,或者是「營運衰退」的看法,在短線上確實會造成股價下檔的壓力,然而若從中長期的角度來看,只要公司的「核心競爭力(賺錢的本領)」不變,一時營運的起伏,投資人其實可以以「短暫的烏雲」來解讀,換句話說,只要新聞報導或市場訊息並沒有影響到公司的長期競爭力,此時股價的下跌,反而是提供「逢低買進」的好時機。
再以宏達電(2498)為例,其最主要的競爭優勢就是來自於“手機介面平台的開發能力”,不管是一開始以微軟Windows Mobile(WM)作業系統走紅歐洲,或者是2010年以Android OS手機受到美國電信營運商大力支持,宏達電所憑藉的就是手機介面平台的開發能力,而大幅提高HTC自有品牌價值。
因此股價的表現,雖然2009年受到營運前景不如預期的影響,短線上遭逢賣壓,但長線上終究還是回復到該有的水準,2010年以來營收獲利不但節節高升,股價表現更是一路漲不停,頗有挑戰1000元關卡的氣勢。
總結而論,新聞報導的利空訊息,短線上或許會造成股價下跌的壓力,但只要新聞事件並未影響到公司的長期競爭力,此時股價的下跌,反而是提供「逢低買進」的好時機。
【延伸閱讀】:
2013-07-29 |
|
2013-07-26 |
|
2013-07-23 |
|
2013-07-08 |
【延伸閱讀】:
2013-07-22 |
|
2011-06-25 |
|
2012-03-07 |
|
2013-07-08 |
【延伸閱讀】
2010-08-24 |
|
2010-09-01 |
|
2010-09-09 |
|
2010-10-06 |
|
2010-10-19 |
|
2010-12-07 |
|
2010-12-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