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接到一位《投資家日報》訂戶的來信反應,「冷門股投資法(又可稱為:尋找隱形冠軍)」雖然有超高的勝率,以及令人印象深刻的報酬率,但若以新保(9925)為例,持股1,905天(約5.2年),才能享有240.95%的報酬率,感覺放在股票市場上,似乎太不及格。然而這個感覺起來“不太及格“的報酬率,如果進一步分析,其實「它」代表的是:27%年複合報酬率的獲利水準。
27%的年複合報酬率,在金融市場中算不算高?慶龍提兩個數據來比較呼應,第一,在台灣,超過20%以上的利率,銀行法稱之為:高利貸,第二,在美國,能夠長達將近半個世紀,創造平均19.82%的年化報酬率,只有一人,就是:股神巴菲特。
翻開巴菲特1965年到2012年的投資績效,最好的一年是1976年的59.3%,績效落在40%~49%之間一共有5年,績效落在30%~39%有7年,20%~29%有9年,至於最多績效分布的區間則是10%~19%,合計有17年,另外個位數報酬的有7年,出現虧損的年度為2年。
看到巴菲特這樣的績效分布圖,相信會讓許多習慣「重口味」的投資人覺得不夠驚喜,但這卻是股票投資中最真實的面貌,即使宛如股神巴菲特之類的專業投資者,大多時間的績效也只能落在10%~19%之間,偶爾逮到「危機入市的好時機」,才能創造出40%以上的年化報酬率。
換言之,在投資的世界中,如果能夠找到一個「可信賴的賺錢模式」,並且持續創造出20%以上的年化報酬率,相信得此一要領的人,也離「財富自由」的目標,不遠了。
談起能夠「持續創造出20%以上的年化報酬率」,就不得不提起慶龍所主張的「冷門股投資法」,以2000年到2007年期間的歷史回測為例,在合計472次的總進場次數中,最後能夠賺錢的勝率為83.36%,平均報酬率則落在85.85%,此外,平均持股天數雖然高達513.31天,但在合計134檔股票獲利超過100%,24檔股票獲利超過300%的帶動下,整體投資組合的累積報酬率上看1048.88%,年化報酬率則為35.7%,而同一時期大盤指數的年報報酬率為負0.34%。
總結三個不同期間的統計數據,平均勝率落在83%~87%之間,平均報酬率因為有20%的差距,因此投資組合的年化報酬率則出現35.7%與43%的差異,至於持股天數則大同小異,約落在590天到513天之間,而平均持股檔數則分別為78檔、52.2檔與37.2檔。
【延伸閱讀】
2016-12-07 |
|
2017-02-13 |
|
2017-02-14 |
|
2017-02-16 |
|
2017-02-20 |
|
2017-02-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