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先來檢視全球海運產業的現況,2021年Q3的傳統旺季,受到FMC美國聯邦海事委員會的調查,一度干擾了運價,不過Q4在美國總統拜登介入協調碼頭作業,與年底聖誕節節慶需求暢旺下,還是帶動了一波在傳統淡季下的需求上升,展望2022年,Q1有美西碼頭罷工的危機,加上全球新船到位的時間點,預計將落在2023年年底,因此2022年的供需狀況仍舊是「供不應求」。
目前全球海運產業供不應求的狀況,也實際反應在運價持續走升的趨勢上,由於中國大陸是全球出口最多的國家,因此每週公布的SCFI中國-上海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與CCFI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便是重要觀察全球貿易供需現狀的指標,其中SCFI上周五12/10再度創下波段的新高,指數來到4810。
換言之,在運價還在持續走升,在2022年依舊供不應求的客觀條件下,陽明、長榮、萬海、台驊控股明年的獲利,合理預估還是可以維持一定的水準,而根據法人預估,陽明(2609)2021年EPS將落在45.7元,2022年則下降至37.88元,長榮(2603)2021年EPS將落在42.47元,2022年則下降至40.73元,萬海(2615)2021年的EPS將落在39.82元,2022年則上升至44.29元。
雖然海運股2022年還是可維持一定獲利能力,但仍需留意這種景氣循環股該採用何種評價方式?「預估EPS*預估本益比3~5倍」或許可參考,相關的內容,可點選以下影音觀點。
本文From《投資家日報》2021年12/14
【日報預覽圖】: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