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8台股雖然再度創下歷史高點,將指數刷新到13,031,但由於出現「開高走低」的黑K棒,並留有上下影線,搭配成交量暴增到歷史最大量的3,432億元,不僅讓市場投資人開始擔憂現階段的台股是否即將「由多翻空」?而這個大量是否會成為法人、大戶在高檔的「倒貨量」?
一般而言,在技術分析的教科書中,若討論到一檔股票或指數出現高檔爆大量,同時又留下「開低走高」的黑K棒,趨勢的反轉與倒貨量的解讀,會是普遍的共識,但實務的市場經驗是如此嗎?
統計台股歷史上最大的三次單日成交量,分別落在2020年7/28時的3432億元,2000年1/11時的3264億元,與2007年7/26時的3220億元,有意思的巧合,這三次台股當天的收盤都是留下「開高走低」的黑K棒,不過,追蹤後續指數的表現,前兩次的內容如下:
(一)2000年1/11:
指數從收盤時的8,927,持續上漲到波段的最高點10,393,後續的漲幅達到16.4%。
(二)2007年7/26:
指數從收盤時的9,566,反轉向下到波段的最低點7,987,後續的跌幅達到16.5%。
換言之,從過去的結果論來看,台股出現高檔爆量長K棒,有50%的機率可解讀為「換手量」,指數仍有持續創新高的動能,有50%的機率可解讀為「倒貨量」,指數將出現反轉向下的轉折變化。
走筆至此,相信部分訂戶已經看得一頭霧水,如果機率都是50%,那又該如何判斷?重點還是得回歸到當時的客觀環境,才能決定未來行情的動向;不過唯一可以肯定的是,「量」絕對比「價」先行,台股爆歷史天量的背後,未來一定有「大事」要發生,畢竟量小無君子,量大必有「大行情」。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