鴻海(2317)董事長郭台銘6/2在接受媒體採訪時,語出驚人表示,「世界經濟將會在數月、甚至數周內產生急遽變化,比金融海嘯更大的海嘯即將來臨。」他進一步說明,最近很多中小企業的模具廠商,都反應拿不到訂單,這次可能會發生比金融海嘯還要大的問題,在短時間內出現,進而衝擊國內消費,造成經濟崩潰。
郭董的擔憂,目前也慢慢看到一些跡象,尤其從台灣製造業的角度來看更加明顯,主要來自兩塊:
(一)台灣PMI指數進入衰退階段:
長期以來,PMI指數都是慶龍觀察「台灣經濟」一個非常重要的領先指標,其英文為Purchasing Managers’ Index,簡稱PMI,中文則名為: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
整體而言,台灣PMI指數有五大綜合面向,包括(1)新增訂單數量、(2)生產數量、(3)人力雇用數量、(4)現有原物料存貨水準、(5)供應商交貨時間,並在綜合各方因素之後,得出一個數值,而這個數值,有一個簡單的判斷標準,就是以50作為分水嶺,PMI指數低於50,代表呈現「衰退」的局面,高於50,則顯示目前處於成長與擴張階段。
了解了判斷標準之後,再來檢視中經院所公布的PMI指數,5月分數為48.2%,不僅延續走跌的趨勢,更再度跌破50以下,透漏目前台灣製造業似乎有開始步入寒冬的風險。
此外,進一步追蹤構成PMI指數的六大產業,5月與4月分數相比,除了食品暨紡織產業出現逆勢走揚,從53.5%上升到59%之外,其餘五大產皆出現下滑內容,化學暨生技醫療產業從58.8%下降至56.8%,電子暨光學產業從58.4%跌到52.8%,基礎原物料從51.1%崩落至44.4%,交通工具從53.5%走低至50.4%,電力暨機器設備更從54.3%跳水到44.4%。
(二)台灣PMI指數進入衰退階段:
從PMI六大組成產業的分數增減來看,可以明顯觀察到景氣變化速度最快的就屬機械產業,一個月不僅掉了快10%的分數,衰退幅度更高達18.23%。
此外,近日產業界人士,也開始不約而同發表相對悲觀的看法,台灣機械公會理事長柯拔希說,前5月機械出口衰退6.2%,工具機出口衰退9.7%,Q3恐不樂觀,和大(1536)董事長沈國榮表示,目前公祭機場是接單與稼動率(編按:產能利用率)霜降的局面,程泰(1583)董事長楊德華指出,4、5月兩月新接訂單,與3月相較,幾乎縮水一半。
逐漸悲觀的產業氛圍,也直接反應在投資信心上,尤其近期台股成交量明顯萎縮,都再再透漏市場濃厚的觀望氣息,而有借鑑於此,慶龍也決定從昨天日報開始,提出「進可攻、退可守」的投資策略,希望能幫助訂戶,一個可以思考與佈局的方向。
本文From《投資家日報》2019年 6/14
【日報預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