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台灣上市櫃公司公布完2015年的整體營運表現,也到了年度總結的時刻,雖然12月單月營收創歷史新高的家數來到129家,為2015年一整年的最高峰,但上市公司繳出總體營收28.7兆元的成績單,卻是2009年以來首次的負成長;其中,衰退幅度最大的次產業,全部集中在傳統產業,分別為油電燃氣的負30.6%、鋼鐵產業的負18.5%、水泥產業的負17.7%,塑膠產業的負12.9%,與化學工業的負12.9%。
另外,成長率最高的五大產業,分別為觀光業的8.5%、金融保險的7.7%、其他電子的6.9%、電子通路的6.7%與生技醫療的6.1%。
台灣傳統產業的全面衰退,一方面起源於國際油價跌跌不休的影響,另一方面則是中國大陸產能過剩下,所導致供需失衡的殺價競爭,不過此一趨勢,預估在2016年就會出現觸底反彈的變化,換言之,若無太大的意外,傳統產業的春天應該就快到了。
再者,值得留意的是,過去台灣科技產業雖然靠「一顆蘋果救台灣」,但這樣的營運模式,卻在近幾個月出現轉折,不僅鴻海(2317)近5月的營收,出現成長率下滑的變化,股王大立光(3008)營收更是連續4個營收YOY年減超過20%;至於,被視為台股最後防線的權值王台積電(2330),2016年前3月的累積營收,與2015年同期相比也減少了8.35%。
鴻海與大立光的營收在近幾個月營收出現成長放緩、甚至急速下滑的衰退,雖然主要原因是反應美國Apple手機銷售不如預期的變化,但對台股而言將產生極大的負面影響,畢竟2015年的台股,即使面對連續亮出代表「百業蕭條」的藍燈,但最後依然能夠守穩在8,338點的指數位置,靠得就是「一顆蘋果救台灣」的營運模式(2014年到2015年期間,大立光股價上漲88.38%、台積電上漲36.84%、鴻海上漲0.5%,台股下跌3.1%),倘若這顆蘋果落漆,或是被人狠咬了一口,那對台灣科技產業,也將造成一定的衝擊。
【延伸閱讀】
2016-03-30 |
|
2016-02-03 |
|
2016-01-27 |
|
2015-11-05 |
|
2015-09-11 |
|
2015-08-06 |
|
2015-01-07 |
|
2014-07-21 |
|
2014-06-11 |
|
2014-06-03 |
|
2014-04-29 |
|
2014-03-06 |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