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檔股票的漲跌,最主要就是反應公司未來的營運前景,也就是「基本面」的變化。基本面好的時候股價上漲,基本面不好股價自然就會下跌,也因此在研究一家公司股價能否上漲時,良好的基本面一直是最重要的事。
然而「凡走過,必留下痕跡」,透過股票市場裡「技術分析」的統計資料,有時候我們也能從過去股價漲跌所留下的記錄,找出股價上漲的脈絡。
單純從技術分析的角度來看,一檔股票的上漲過程就是「上漲」和「整理」的反覆交替,只要能確認基本面是具有成長爆發力的,任何一次的整理,都是很好的買進時機。
以聯發科(2454)為例,2005年一月出現明顯的放量上攻,在經歷了一年半的大平台整理後,在2007年3月時受惠於中國大陸手機新增用戶數每月皆以600~900萬戶成長的基本面激勵下,股價再次放量上攻,成功突破平台整理區間,一路來到2007年10月高點656元。
從聯發科(2454)上漲的過程中,可以觀察到幾件事:
(1) 在股價起漲時,會伴隨成交量明顯的放大。
(2) 平台整理的尾端會出現成交量萎縮的籌碼沈澱。
(3) 突破後的上漲,成交量會再次增溫。
有時候在股價整個上漲波段裡,會反覆的出現「放量」、「整理」過程。以億光(2393)為例,從2004年10月最低點29.5元到2007年7月最高點161.5元的整個上漲波段裡,就出現了三次「上漲」、「整理」的反覆交替。
在億光(2393)的上漲過程中,也同樣可以觀察出和聯發科(2454)上漲時相同的三件事。
投資人在應用技術分析的時候,往往都偏重於短線上的技術分析,卻忽略了基本面的景氣循環時間大多以3~5年為一個週期,因此時常出現「賺到了其中一個波段,卻在整理時很快將股票獲利了結」這種「買對股票,卻賺不到大波段」的情況。
【延伸閱讀】
2009-10-01 |
|
2009-10-10 |
|
2009-12-31 |
|
2010-01-06 |
|
2010-03-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