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可成(2474)退出智慧型手機的市場,是一個對公司長遠發展正確的決定,但眼前的現實卻是得開始面臨轉型的痛苦,其中跨入車用跟醫療,是CEO擬定的目標與方向,前者於2020年下半年開始切入美系車廠的供應鏈,提供電動車影音系統的內外飾件,目前佔營收比重僅1%,目標2025年可以成長到佔營收比重10%;後者則是在2021年成立可仁醫學科技,預計分階段投入30億台幣,目前先透過入股台股中的醫療耗材的領導廠商邦特(4107)、太醫(4126)、鐿鈦(4163)等企業,期望能拿到跨入醫療領域的敲門磚,目標同樣是3到5年後,醫療產品佔營收的比重能到10%。
整體而言,跨入車用與醫療領域,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來發酵,而慶龍原本期待的「現金減資」,可成也表示暫不考慮,因此可激勵股價短線大漲的Story題材,目前都不明朗下,投資可成就只能以「高現金殖利率股」的防禦性角度看待了。
關於可成(2474)高現金殖利率股的防禦價值,回顧9/9的《投資家日報》分析如下:
日報長期追蹤的金屬機殼廠可成(2474),近期股價雖然不斷滑落,但也正式進入到「存股聖經」的選股範疇中。
整體言而,可從兩方面來可思考,一是用過去的數據,二是用預估的未來數據,其內容與計算如下:
(一)過去的數據:
採用2016年到2020年期間的現金股利,作為近5年平均值,由於近5年平均值為11.6元=(12+12+12+10+12)/5,因此要符合7%現金殖利率的條件,股價需落在165.7元=11.6元/0.07,要符合5%現金殖利率的條件,股價需落在232元=11.6元/0.05。
(二)未來預估的數據:
由於可成的董事會已經明確表示2021年與2022年的現金股利至少10元,因此在此案例中,可採用2018年到2022年期間的現金股利,作為近5年平均值,由於近5年平均值為10.8元=(12+10+12+10+10)/5,因此要符合7%現金殖利率的條件,股價需落在154.3元=10.8元/0.07,要符合5%現金殖利率的條件,股價需落在216元=10.8元/0.05。
尋找有機會「賺股利,又可賺價差」的好股票,長期以來都是慶龍相當倚賴的投資策略,畢竟投資這類型的標的,一旦公司業績出現成長時,將深具「進可攻」的優勢,反之,即使公司業績表現平平,高現金殖利率的背後,也將提供「退可守」的防禦價值。
巧合的是,利用2018年到2022年平均現金股利所計算的7%殖利率價格154.3元,剛好與這一波可成股價的最低點153.5元,僅差0.8元,完全印證了慶龍長期所主張的「存股聖經」投資策略的參考價值。
最後,值得一提的是,雖然「現金減資」的期待落空,但可成(2474)還是憑藉著豐沛的帳上現金,實施了「庫藏股」來維護董東權益,買回期間從9/17到11/15,預計買回金額的上限為1444億元,買回張數2.5萬張,買回區間109.2元到256.8元,而截至今日,可成所公告的買回庫藏股張數已達1.47萬張。
本文From《投資家日報》2021年11/11
當時可成(2474)股價在162.5元
至今最高漲至176.5元,波段最高漲幅已達8.6%
【日報預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