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下述的報導,慶龍認為不管未來的發展為何?《投資家日報》對於泰山(1218)的分析與追蹤,都將「完美落地」,而支持的理由有三:
(一)400張以上大股東持股開始下降。
回顧這一波泰山股價飆漲的過程,慶龍能夠在5/18當股價還在13.8元,就領先市場察覺出一些端倪,關鍵原因,就在於追蹤400張以上大股東持股比重不斷上升有關,一路從2015年5月的58.08%,上升到2016年3月的63.32%,今年更突破7成以上,都讓慶龍看到了「春江水暖鴨(大股東)先知」徵兆。
不過隨著7/21大股東持股比重來到77.66%以後,便開始出現自高點下滑的趨勢,似乎顯示目前買盤有縮手的意味。
(二)距離2019年董監改選,還有一段時間。
推升這一波泰山(1218)股價飆漲的背後買盤,之所以選擇在目前縮手,有其合理性,一來因為攸關經營權的董監改選,時間要等到2019年才會進行,因此對有心人士而言,確實不急著要在現在就買夠股權。
二來由於泰山董事會8/10決議要辦理總金額高達14.6億元的現金資增案,加上原始股東可認購的比例高達75%,因此對有心人士而言,下一個買泰山股票的戰場,也將從目前的集中市場,轉往到這次的現增案上。
(三)泰山股價,已自高點回檔超過20%。
回顧7/13的日報,當時日報針對泰山這一檔股票,提出「不預設高點」的投資策略,當時指出:
不預設高點的投資策略,仍然會有「停利點」的參考依據,而標準就是以一檔股票股價的波段最高點,以20%回檔為極限,只要收盤價未跌破20%以前,都應該假設這檔股票的多頭走勢都還在持續中,而目前股價的起伏,都屬於正常的波動,無須過度反應,持股續抱就是最佳的策略,反之,若有一天收盤價跌破回檔的20%,才要開始認真考慮「停利點」,將獲利入袋為安。
換言之,由於泰山(1218)這一波股價的最高點為24.7元,20%的回檔極限價為19.76元(24.7*0.8),因此在目前市價已跌破上述價格之後,確實已經到了該「見好就收」的時機。
值得欣慰的是,從5/18日報開始追蹤泰山以來,除了透過獨家專訪第三代接班人詹岳霖的過程,讓訂戶更能明白泰山的過去與今日之外,評量轉投資全家收益,以及經營權之爭,也讓日報對泰山的投資分析,不僅領先市場,最後更創造「完美落地」的結局。
食品股泰山(1218)的經營權之爭,今天的最新發展,根據《鏡周刊》獨家報導如下:
成立67年的老牌食品廠泰山,近一年風波不斷,本刊5月下旬獨家揭露,機能飲料龍頭保力達集團暗吃泰山2成持股,未料7月初再起波瀾,在特定買盤持續買進下,泰山股價一路爆量上攻,最高收在24.25元,創19年新高。市場盛傳,這波漲勢的背後買家就是旺旺集團董事長蔡衍明,他還聯手保力達共吃下近3成持股。
旺旺與保力達合作其實不讓人意外,保力達過去曾投資中視,列名中視第2大股東,翻開中視的年報,仍可看到保力達旗下的晟達投資、茂達投資列名第2大以及第4大股東,呂百倉目前也在中視擔任常務董事,顯現2家公司淵源深厚。
保力達董事長呂百倉接受電訪則回應:「過去確實透過旗下投資公司買進泰山,但沒有與旺旺集團合作,一切是市場謠言。」進一步詢問買股目的,他僅表示「純屬投資」。儘管蔡衍明與呂百倉都否認合作買股,但不管保力達或國票證券都和旺旺集團及蔡衍明有關,也難怪蔡衍明介入的傳言沸沸揚揚。
本文From《投資家日報》8/23
【日報預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