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煩擾未來工作可能被機器人取代的威脅,不如好好利用現在的時機,來賺到不愁吃穿的人生財富,這才是最實際的作法。
不過,話說回來,不愁吃穿的人生財富,標準為何?慶龍認為在不考慮房子與退休年金的因素下,至少要擁有3000萬的流動資產,才能確保退休生活,可以維持在一定的品質之上。
相信許多人會問,3000萬會不會太多?但慶龍認為這僅不過是保守估計,理由有二:
(一)每個月至少要有6萬元支出的能力。
根據主計處的統計資料顯示,2015年台灣每人每月消費支出,雖然平均值為20,421元,但若生活在雙北,則會攀升到27,216元以及24,313元,換言之,若僅以一家兩口計算,每個月的基本消費,便會來到54,432元以及48,626元,而這還不包含未來的通貨膨脹。
當然,進入退休生活之後,許多支出(例如房貸、教育基金)都會減少,但也會同步增加其他的支出(例如旅遊、保健),換言之,在一來一往之後,每個月擁有6萬元的支出能力,便是維持一定生活品質的基本條件。
(二)退休餘命可達30年。
隨著醫療的進步,以及現代人開始重視養生,台灣人平均壽命不僅在2015年時已經來到80.2歲,未來能夠活到90歲以上的人,相信也有一定的比例。
換言之,若以60歲,趁還走得動的時候選擇退休,餘命至少還有30年時間,相當於360個月,若以每月6萬元計算,光是維持基本的生活品質,至少就要花掉2,160萬元,只剩不到3成的錢,可以做其他「犒賞自己」的消費運用。
雖然賺到3000萬元,是可以確保退休生活不愁吃穿的最低門檻,但若根據主計處所公布2016年台灣平均工作月薪僅為52,241元來看,這個基本門檻,相當於不吃不喝574個月(約48年),才能勉強達到,換言之,從數據來看,單純靠工作收入,已經完全無法滿足未來生活的實際所需。
這讓慶龍想到先前所看到一則報導,內容指出:一般人工作的薪資所得約佔所有收入的95%,但有錢人(收入最高的前1%)的收入中,薪資所得僅占29%,換言之,大多數的收入來源,其實都是仰賴「投資收入」。
《投資家日報》顧名思義,就是一份關於「創造投資收入」的專業媒體,期望能透過【聰明抓趨勢,投資看日報】的方式,協助所有訂戶,不僅晉升到有錢人的行列,更要成就財富自由的目標。
【延伸閱讀】
2017-05-11 |
|
2017-04-25 |
|
2017-02-03 |
|
2017-01-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