慶龍想要強調一點的是,過去績效不代表未來績效的保證,因為有些時候客觀環境的改變,結果就會大不同,尤其科技產品的變化,有時真得「變臉會跟變天」一樣快。
舉例來說,機殼廠的可成(2474)2016年到2018年期間與蘋果股價的相關係數就高達0.85,換言之,蘋果好,可成也會跟著好,不過到了2018年到2020年就完全走了樣,兩者之間的相關係數竟然變成負0.47,換言之,蘋果越來越好,但可成卻是每況愈下,而分析主要原因,就是蘋果為了提高網路通訊的品質,因此改變了iphone的外殼設計,放棄了金屬機殼,而採用玻璃機殼。
iphone這一產品設計的改變,讓台股中的金屬機殼三雄從此一蹶不振,鴻海集團旗下的鴻準(2454)毛利率從2016年時的高峰20%掉到今年Q2的7%,和碩集團旗下的鎧勝-KY(5264)毛利率從32%掉到18%,可成從50%腰斬到今年Q2只剩下22%。
獲利不斷被壓縮的趨勢,也讓可成的董事長洪水樹決定壯士斷腕,今年8月中旬宣布將中國大陸的泰州廠以14.27美金(約413億台幣),賣給中國的玻璃板廠藍思科技,由於可成的泰州廠不僅是負責iphone的機殼業務,更佔可成總營收的40%,因此這一項決定,除了向外界宣告可成將完全退出iphone的供應鏈之外,更讓慶龍眼睛為之一亮,其原因有三:
- 這是正確的決定。
- 將可認列龐大的處分利益。
- 股價已跌深的條件,或許可創造危機入市的契機。
最後,補充一點的是,新款的iphone12有一檔亮點股,就是鴻海集團旗下的玻璃廠正達(3149),值得留意追蹤。
本文From《投資家日報》2020年10/14
日報從可成(2474)股價在178元開始追蹤,至今最高漲至196.5元,
最高獲利已達10%
【日報預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