貿聯-KY(3665)能夠建立起如今的營運成果,其實是經歷過一段又一段的挑戰與轉折過程。

 

 

2017-5-22 上午 10-01-05

 

 

 

時間得回到公司成立的初期,雖然挾帶總部位在矽谷的地利之便,很快取得Dell、Gateway等美商PC的品牌訂單,但2000年以後,Dell率先推出e-bidding的網路競標系統,立刻打亂了原本的供應鏈關係,「每次在做e-bidding都很激烈,電腦可以馬上看到對手的價格,是不是有人出得比你還低,當場決定要不要跟,」梁華哲回憶當時的情況,電子拍賣系統的好處是擺脫了凡事要有關係的人情包袱,讓有競爭力的業者可以勝出,但壞處就是競爭者會為了保住客戶,不惜削價競爭。

 

 

 

他進一步補充,在還沒推出e-bidding之前,貿聯很難打入歐洲與東南亞的市場,因為當地已經有與Dell經營很久的供應商,不過這套系統上線之後,貿聯雖然能夠成功進入市場,但梁華哲不可諱言表示,壞處就是利潤越來越低,「早期還有40%的毛利,但到了2005年,像電源線這種產品已經殺到不到10%,根本沒法做,」他提出數據描述產業殺價競爭的慘酷。

 

2017-5-22 上午 10-01-19

 

 

 

此外,2000年以後雖然全球PC產業的發展重心,逐漸轉往NB,但由於台灣已經有例如鴻海(2317)、凡甲(3526)等很強的連接器廠商,加上廣達(2382)、仁寶(2324)又建立起NB代工的專業模式,培養自己的供應鏈,因此讓貿聯這種直接出貨給品牌客戶的營運模式,遭受很大挑戰,「早期Dell在馬來西亞或愛爾蘭都有自己的工廠,我們直接出貨給它,但到了NB,全部都外包給專業的EMS廠去做代工,」梁華哲解釋,貿聯之所以沒有跨入到NB的原因。

 

 

 

PC產業的殺價競爭,加上在NB市場沒有競爭力,讓貿聯(3665)必須面臨轉型的十字路口,因此決定一方面在原有的電腦領域上,轉往例如雲端伺服器、多功能商業擴充基座Docking Station等價值更高的產品。

 

 

 

2017-5-22 上午 10-01-34

 

 

 

另一方面則鎖定汽車、醫療與新能源等三大產業,作為下階段產品開發重心,「我們在矽谷看到了很多這類型的新創公司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因此覺得這將會是未來要走的路,」梁華哲表示。

 

 

 

此外,總部位在美國,生產基地設在中國大陸的營運布局,也意外成為能夠打入醫療,與汽車兩大領域的重要關鍵,而首先降臨機會的,就是全球在電腦斷層掃描,磁核共振等大型醫療檢測設備商GE,因應亞洲採購比重提高的政策,讓貿聯成了受惠者,「應用在醫療的線材總數雖然比較小,但利潤最高,目前貿聯的重心是放在大型醫療設備,未來會持續往小型醫療設備、耗材、以及拋棄式等產品開發,整體而言,還有很長的路要走,」梁華哲提出在醫療產品的佈局。(未完、待續)

 

 

 

本文From《投資家日報》2017年2/25

當時貿聯股價為183元,至今最高漲至237元

 

 

 

【日報預覽圖】

 2017-5-22 上午 10-02-02

 

 

@我要訂購《投資家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ckyl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