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積電(2330)10/2公布重大訊息,董事長張忠謀在期望能多陪家人以及把時間留給自己的規劃下,預計20186年股東會後,將卸下董事長的職務正式退休,並交棒給劉德音以及魏哲家兩人,分別擔任董事長以及總裁的職務。

 

2019-11-20 下午 06-31-12.png

 

平心而論,由於這幾年董事長張忠謀已經為台積電培養出「無人可取代」的競爭優勢,因此未來的營運,將不會因為這次的人事變動,而影響到公司持續增長的目標,台積電也將夾帶「技術領先」與「搭上AI人工智慧的產業浪潮」,業績持續增長,繼續寫下「再創奇蹟」的台灣之光故事。

 

延續昨天的日報內容,對台積電(2330)而言,與時間賽跑的壓力,也不容許現階段選擇離開台灣,再到美國、或其他地方重起爐灶,而所謂時間壓力,就是「摩爾定律」即將碰壁的事實。

 

根據國際半導體科技技術藍圖(ITRS)在2016年所發布的「未來藍圖」,明確指出微處理器中的電晶體體積,將在2021年開始停止縮小,意味著過去50年推動半導體前進的「摩爾定律」將宣告死亡。
 

1992年英特爾、台積電、Global FoundriesIBM4家業者,為了確保全球所有的半導體廠商會根據摩爾定律所製定的時間表來推進半導體製成,因此特別成立SIA組織(英文全名為Semiconductor Industry Association )來共同協定技術演進的時間表,1998年則改名為ITRS(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Roadmap for Semiconductors),畢竟半導體晶片的開發是一個複雜的過程,不僅需要領導廠商的投入,更需要結合協力廠商的設備、軟體與原材料,才能實現摩爾定律的目標:每隔1824個月,電晶體數量成長一倍。

 

2019-11-20 下午 06-31-23.png

 

ITRS共同協定的時間表,讓半導體的製程一路從1995年時的350奈米、成功進步到200290奈米、2008年的45奈米、以及2016年的10奈米,不過隨著20187奈米開始量產、20205奈米接續投產之後,3奈米甚至2奈米,似乎已經成了摩爾定律的最後終點站。

 

為了持續享有先進者的領先優勢,不僅台積電選擇已擁有產業群聚的台灣,作為3奈米的基地,國際大廠也紛紛來台投資,其中最引人注目,就是全球前三大半導體設備商,包括美商應用材料(Applied Materials)、美商科林研發(Lam Research)與荷商艾司摩爾(ASML),不約而同擴大在台投資,其目的就是押寶台積電,將成為全球第一跨入3奈米製程的市場贏家,並享有「如入無人之境」的優爭優勢。

 

2019-11-20 下午 06-31-34.png

 

 

本文From《投資家日報》201710/3

當時台積電(2330)222.5元,至今最高漲至315元,加10.5元現金股利,獲利已達46%

 

【日報預覽圖】:

2019-11-20 下午 06-31-53.png

@我要【試閱】或【訂購】《投資家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ckyl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