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一家營運正在成長,股價又便宜的公司,是慶龍認為能夠長期戰勝市場的重要關鍵,然而,上述的觀點,卻會牽涉到兩個實際的問題?一是如何定義「營運正在成長」?二是如何定義「股價便宜」?

 

 

2014-12-17 下午 09-05-11

 

 

「本益比」是目前市場中最常見,用來定義一檔股票股價高低的財務準則,但本益比最大的缺點,就是本身並不會透露價格的合理性,換句話說,20倍的本益比是「高」?還是「低」?很難有一個明確的界定,因為如果用在生技股或許是低,但如果用在食品股可能就高不可攀了。

 

 

當然,上述評價的過程中,還需考慮到整體市場的本益比、主要競爭者的本益比,或著公司歷史的本益比等資訊,才能理出具有參考價值的頭緒。

 

 

然而,「股價盈餘成長率」卻提供了一個解決的方案;美國投資大師彼得林區(Peter Lynch)在其著作《選股戰略》即觀察表示,如果一家公司的股價盈餘成長比僅有0.5(成長率是本益比的兩倍),他會毫不考慮地進場逢低買股票,反之如果一家公司的本益比是成長率的兩倍,那麼他情願帶著家人去阿拉斯加度假,開心地花掉這筆錢,也不會傻到買進這家公司的股票。

 

 

 

2014-12-17 下午 09-05-23

 

 

舉例來說,假設一家公司未來5年的盈餘成長率為20%,那麼合理的股票本益比就是20倍,反之,如果本益比掉到只剩下10倍時,不僅是絕佳的「買點」,更是投資人安心賺大錢的保證,因為買到了一家營運成長,股價又便宜的好標的。

 

 

然而,在實務的經驗中,彼得林區所分享的這套選股邏輯,卻會牽涉到一個現實的問題,就是要如何預估一家公司未來5年的盈餘成長率?

 

雖然在財報分析中有個公式,可以換算出一家公司的盈餘成長率【股東權益報酬*(1-股利支付率)=盈餘成長率】,但一方面未發放股利的企業並不適用上述公式,二方面隨著目前全球產業趨勢的變化加快,要預估到5年的盈餘成長率,除非加入「折現率」,否則將嚴重失準,然而「適當折現率」的給予,又會牽涉到非常複雜的計算內容,因此就主觀與客觀條件,都不容易達到的情況下,投資人確實不容易使用「股價盈餘成長率」。

 

 

為了解決實務面的困難,慶龍進行了一些改良,並在不違背上述「精神」,且又符合台灣財報公布原則的條件,重新定義「營運成長」與「股價又便宜」的內容。

 

 

就營運成長的部分,筆者以「過去3個月的營收」做為參考的依據,只要連續3個月營收YOY的年增率超過30%,就符合「營運成長」的條件。

 

 

 

2014-12-17 下午 09-05-35

 

再者,就股價便宜的依據,以過去4季累積的EPS,做為計算的基準,並以此推估追蹤本益比,當一檔股票本益比落到10倍時買進,回升到15倍時賣出。

 

 

 

除此之外,筆者同一時間進行了過去1年、過去4年與過去6年等期間的電腦歷史回測,證明這個改良的選股邏輯,是一個可符合「主觀邏輯」又滿足「客觀數據」的操作策略,相關的內容,將分享在接下來的分析師文章中。(未完、待續)

 

 

 

 

@我要訂購《投資家日報》

 

 

 

 

【延伸閱讀】

 

2018-01-12

《投資家日報》94狂趨勢

2017-11-03

鏡週刊專訪:孫慶龍10年身價漲百倍!

2017-10-12

《投資家日報》:天道酬勤、地道酬善

2017-10-03

孫慶龍如何6年狠賺5000萬元?!【TVBS

2017-02-03

《投資家日報》核心價值:作對投資、做出績效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ckyl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