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顧1997年以來台灣船舶產業的發展歷程,主要歷經三個階段,1997年到2008年為成長期,產值能夠從321億元倍增到658億元,關鍵就在「巨型遊艇」與「貨櫃船」兩大船型的增長挹注,但好景不常,2009年到2013年進入衰退期之後,最低還曾跌落到540億元的水準,而2014年以後,便進入轉型期的階段。

 

2016-9-26 下午 04-13-21

 

 

整體而言,台灣船舶產業2015年產值達到610.08億元,合計有156家廠商與2.5萬名的從業人員,橫跨領域包括大型船廠(例如貨櫃船)、中型船廠(例如研究船、圍網漁船)、小型船廠(例如觀光船)、船舶維修、船用裝備與遊艇等,其中貨櫃船在國際交船的數量上,不僅已連續3年正成長,2015年更僅次於中國大陸、韓國、日本、菲律賓,位居全球第五大。

 

 

2016-9-26 下午 04-22-27

 

 

 

分析此一成長趨勢,主要是歸功國內船廠設計與建造能力不斷朝向高價位、高技術需求與高附加價值的努力,一路從2005年時僅能建造5,500TEU級的貨櫃船(編按:1TEU等於120呎貨櫃),提升到2007年成為全球第四個具備開發、設計與製造8,000TEU的國家,2015年更進一步達到具備14,000TEU超大型貨櫃船建造的技術能力。

 

 

 

再者,台灣在80呎以上巨型遊艇的接單量,雖然仍落後給義大利、荷蘭、土耳其、英國與美國,連續3年位居全球第6,但在亞洲國家的排名,始終都能維持第一名,凸顯台灣在全球船舶產業中,有別於亞洲其他國家,更專注在利基型與高價位的市場經營。

 

 

 

 

2016-9-26 下午 04-22-39

 

 

 

 

如今台灣的船舶產業,已經進入到轉型期的關鍵時刻,如何在既有的基礎上,搭配國家產業政策的方針,拓增其他例如智慧型船艇、國防艦艇、公務船舶與離岸海工船等船艦製造?將攸關產值能否進一步提升的重要因素,其中公務船/軍警艦艇的產值,近幾年雖然不斷提升,一路從2006年24.03億元上揚到2015年的102.91億元,但由於佔台灣船舶產業總產值的比率僅為16.8%,因此若能進一步搭配新政府「國防自主」、「國艦國造」的政策方針,未來仍將有很大的成長空間。

 

 

 

然而,由於船舶建造屬於重工業產業的範疇,涵蓋的相關工業,包括了鋼鐵、材料、石化、機械、電子通訊等等,因此產業發展,不僅考驗一個國家在相關工業的基礎能力,更具備產業火車頭的效應,可直接或間接影響相關工業的發展。

 

 

 

截至目前為止,推動台灣船舶產業長期發展已有兩大聚落形成,一個是位在北部的船艦設計研發聚落,一個是位在南部的造船與維修/裝備聚落,由於南北這兩大聚落,都兼具產官學的整合力量,因此一方面結合了民間企業與研究單位(例如中科院、船舶中心、台灣大學與海洋大學)製造與研究設計的能量,另一方面又搭配新北市、宜蘭縣與高雄市等地方政府的協助,對國防部未來推動「國艦國造」計畫,預估將可發揮實際的效益。(未完、待續)

 

 

2016-9-26 下午 04-22-53

 

 

@我要訂購《投資家日報》

 

 

【延伸閱讀】

2016-10-07

獨家專訪潛艦國造靈魂人物:柯永澤博士

2016-10-04

台灣憑什麼國艦國造?亞洲第一的遊艇造船能力

2016-10-03

國艦國造:台灣船舶產業的全面提升

2016-09-30

高股息高退稅高成長,兼論台船(2208)

2016-05-18

全球貨櫃聯盟大洗牌:兼論陽明(2609)長榮(2603)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ckyl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