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10年前中國已躍升為全世界IC半導體最大的消費國,但由於本身產業發展不足,因此不僅有高達70%~80%的需求是靠國外進口來填補缺口,一年高達2,322億美元半導體產品的進口值,甚至比石油還多上許多,加上IC又有軍事國防的戰略意義,因此中國政府推動半導體的進口替代,勢必將成為未來10年最重要的產業方向之一。

 

2016-3-6 下午 11-30-13

 

為了達成進口替代的政策目標,2014年6月中國政府頒布了《國家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推進綱要》,除了延續租稅優惠之外,更透過成立1,200億人民幣(約6,100億台幣)的「投資」基金,而非「發展」基金,一改過去政府只是旁觀者的角色,而成為直接的參與者,來推動中國半導體的整併與發展。

 

姑且不論,目前中國大陸是否有足夠的能力來發展進入門檻比面板高上許多的半導體產業?光是在國家政策的大力推動下,未來幾年,慶龍認為中國大陸的半導體建廠需求,勢必將如雨後春筍般地冒出,而目前已響應的地方政府,包括了北京、上海、四川、山東、安徽、天津、江蘇濱海、武漢與瀋陽等地。

 

從「進口替代」的角度來看,發展自主的IC設計、晶圓製造代工、與封裝測試,是一條合理的路線,不過在中國大陸還未建構出完整的半導體聚落與產業供應鏈之前,從國外進口機器設備,從國外引進建廠服務,不只不會列入「排除」的選項,甚至還會被視為「必要」的選擇,畢竟機器的好壞,建廠的速度與品質,都將關係到廠商在產業上的競爭力。

 

 

換言之,從投資者的角度來看,與其去煩惱中國紅潮來襲,是否會威脅到台積電(2330)或聯發科(2454)的競爭力?不如去思考,台灣有哪些廠商將在未來幾年,受惠中國推動半導體「進口替代」的政策?其中,漢唐(2404)是慶龍認為第一波主要受惠的廠商之一。

 

2016-3-6 下午 11-35-24

 

 

根據漢唐(2404)對自己的外部競爭影響評估報告顯示,由於產品大多屬於有專利與特殊技術,因此不僅在國內競爭者有限,拜「台灣經驗」所賜,漢唐(2404)在中國市場的布局,則受惠於台商業主與大陸業主的關係,出現了相當有利的發展內容,並且具體反應在「在手訂單」的金額上,已從2015年4月時的60億元,跳升到目前的100億元,在手訂單大增了66%。

 

本文From《投資家日報》2015年11/26

 

 

@我要訂購《投資家日報》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luckylong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